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鍾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鍾儀
羋姓
鍾氏
時代 春秋
國家 楚國
身份 宮廷琴師
官位 鄖公

鍾儀  

春秋時楚國人,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鍾儀為楚共王時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國設在鄖邑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鍾氏,名儀。鍾儀自稱是伶人,晉侯就給他一張琴,命他演奏。鍾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鍾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鍾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

人物簡介

鍾儀

尊稱:四德公

鍾儀,春秋時楚人,在楚國封為鄖公。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晉成公9年(約公元前582年)去世,晉景公繼位,到軍中視察,遇見了他,晉景公問:「那個被綁着、戴着楚國帽子的人是誰?」鍾儀說:「楚國的俘虜。」景公又問:「你姓甚?」鍾儀說:「我父親是楚國的琴臣。」景公就命令手下的人鬆綁了鍾離,給他一張琴,命他演奏,他彈奏的都是南方楚調。景公又問:「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鍾儀說:「王作太子的時候,有太師教導他,太監伺候他。清早起來以後,象小孩子一樣玩耍;晚上睡覺。其它的我不知道。」範文子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自己的姓名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候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2年,晉侯到軍中視察,發現了兩年前鄭國獻來的楚國俘虜鍾儀。鍾儀自稱是伶人,晉侯就給他一張琴,命他演奏。鍾儀所彈奏的都是南方楚調。晉侯認為鍾儀未棄本職,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動。為了促進晉楚兩國和平關係,晉侯就把鍾儀送回了楚國。

鍾儀是中國最早見於文史記載的職業琴人。他演奏的曲調,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這說明當時的琴曲,已有地域特點傳之分別。

典文/鍾儀

成公七年

鍾儀
天津漁樵古琴館:楚囚對泣的琴人鍾儀



秋,楚子重伐鄭,師於汜。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諸晉。

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

翻譯:

秋季,楚國的子重進攻鄭國,軍隊駐紮在汜地。諸侯救援鄭國。鄭國的共仲、侯羽包圍楚軍,囚禁鄖公鍾儀,把他獻給晉國。

晉國人帶着鍾儀回去,把他囚禁在軍府。

成公九年

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於嬰齊而夕於側也。不知其他。"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従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鍾儀之使,請修好結成。

翻譯:

晉侯到軍府的倉庫視察,見到鍾儀,問人說:"被拘着還戴着南方冠服的人是誰?"

主管倉庫的人回答說:"是鄭國人獻的楚國俘虜。"

晉侯讓人放了他,召見並且慰問他。鍾儀再拜叩頭致謝。

晉侯問他的世官,他回答說"是樂官。"

晉侯說:"能奏樂嗎?"

鍾儀回答說:"這是先父的職官,豈敢另學其它的東西?"

晉侯讓人給他琴,他彈奏南方樂調。

晉侯說:"你們的君王為人怎樣?"

鍾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晉侯再三問他,他回答說:"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事奉他,早晨向嬰齊請教,晚上向側請教。我就不知道別的了。"

晉景公把這件事告訴範文子,文子說:"這個楚國俘虜,是個君子。說他先父的職宮,是不背棄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是尊敬君王。不背棄根本,是仁德。不忘記故舊,是守信。沒有私心,是忠誠。尊敬君王,是敏達。用仁德來處理事情,用信義來固守它,用忠心來完成它,用敏達來推行它,再大的事情也一定能辦成。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兩國的友好。"

晉景公聽從了範文子的話,以厚禮接待鍾儀,讓他回國代晉國求和。

楚囚對泣

"楚囚對泣"這則成語,《漢語成語辭典》和《漢語成語大辭典》等成語工具書中均予收錄。成語故事典源於《左傳·成九年》,《世說新語·言語》也記載了此典故。典故里的"楚囚",即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愛國者、時任安陸(古鄖地)的地方長官"鄖公"鍾儀。

鍾儀為楚共王時期(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楚國設在鄖邑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鍾氏,名儀。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鍾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鍾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鍾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他想到楚國的戰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過了兩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見到"楚囚"鍾儀,他問別人道:"兵器庫里那個頭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誰?"隨從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楚囚"。景公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仍然帶着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鍾儀釋放出來,並立即召見,以示撫慰。期間,晉景公問起鍾儀的家世,鍾儀回答:"我的先世是職業樂師。"景公當即要他奏樂,鍾儀拿起琴,演奏起楚國的樂曲。景公有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楚共王這人怎樣?"鍾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評論楚共王的為人和其他的事。晉國大夫知道這件事情後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自己的姓名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候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待他,為了促進兩國和好,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鍾儀便被稱為四德公,其後世以其為祭祀祖宗的堂號。鍾儀回到楚國後,如實向共王轉達了晉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的意願,並建議兩國罷戰休兵。共王採納了鍾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於好。

鍾儀愛國的故事,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鍾儀大加讚賞。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還把"鍾儀琴"與漢代著名的愛國者蘇武的"蘇武節"相提並論:"鍾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鍾儀那種大義凜然,不顧個人安危,深切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深情讚頌。

鍾姓起源/鍾儀

1、 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代,以邑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相傳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個叫簡狄的,因揀到一隻燕子蛋,簡狄吃了以後生下了契。後來契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傳至商紂王時,有一庶兄名啟,被封於微,見商朝管理不好,上書商王,商王又不聽,於是出走。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投奔周武王,後來他被封為宋。微子就是子姓鍾姓的始祖。然而,經過後人的考證最終得出子姓鍾姓的始祖應為微子之弟「微仲衍」。

2、 出自嬴姓。為鍾離氏改鍾氏。周代伯益的後人封鍾離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併,國人稱鍾離氏。是為安徽鍾氏。

3、 以官為氏。按周禮規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負責鍾呂等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擔任鍾師的人,其職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世代相襲。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鄖公鍾儀的先祖以職業為姓姓鍾。他們後代比較有名的還有楚大夫鍾建以及鍾子期。鍾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識知音」的故事而名聞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