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國楚(1912年11月-1996年4月30日),江西省興國縣埠頭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安徽省軍區、江蘇省軍區政委,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南京軍區顧問,江蘇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人物簡介
鍾國楚(1912.11~1996.4.30)男,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埠頭鄉垓上村人。出生於農家。
1930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8月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興國縣龍沙區游擊連支部書記,中共福建省泰寧縣溪口區委書記,泰寧縣委組織部部長,閩贛軍區獨立十八團政治委員,閩西南軍區獨立八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和閩贛邊三年游擊戰爭。
1935年春,鍾國楚率領樟平游擊隊在豬仔壩與敵戰鬥時,因受傷一時說不出話來,寫了幾個字就暈過去了,兩個戰士把他抬到九州山臨時醫院,摸摸他鼻子沒氣,以為他犧牲了。小戰士在大山里轉了二十多天才追上部隊,向部隊報告鍾國楚已犧牲,部隊在永春大山的一座破廟裡為鍾國楚舉行了追悼會。誰知,鍾國楚並沒有死,經過二十多天治療後初步痊癒,便偷偷離開醫院,追趕部隊,當他在破廟找到部隊時,部隊正在為他舉行追悼會。頭戴雨笠、衣着破爛的鐘國楚也站在隊伍的後面參加自己的追悼會[1]。這是鍾國楚戎馬生涯中的一段傳奇經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三團政治處主任、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四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代政治委員、旅長,蘇浙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是新四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他先後參加過金壇、黃甲、溧水、李家和黃金山等蘇南反「清鄉」戰鬥。塘馬戰鬥後,在部隊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下,鍾國楚被任命為十六旅代政治委員,他積極做好部隊的思想穩定工作,發展壯大武裝力量,使十六旅重振雄風,為恢復橫山地區的抗日鬥爭,鞏固茅山根據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第六師十六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第六縱隊十八師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六軍副軍長。他率部參加過淮海、渡江、松滬等重大戰役。在七戰七捷的蘇中戰役中,他靈活運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略戰術,率領部隊參加了宣大攻堅戰、丁林戰鬥、分界阻擊戰、如黃路遭遇戰等戰鬥,共殲敵1萬餘人,改變了南線戰局。淮海戰役中,他指揮機智果斷,率部參加了圍殲黃伯韜兵團、阻擊李延年兵團北援的戰鬥,出色地完成任務。新中國成立後,任起義兵團四十七軍軍事代表。
1950年6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後任二十三軍軍長。
1952年8月率二十三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善於運籌謀略,該軍先後與敵作戰109次,殲敵14833人,擊落擊傷敵機4334架。《人民日報》曾以《給艾森豪威爾上台的一棍》為題的署名文章,慶賀該軍的重大勝利。
1956年11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九兵團參謀長。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2]。
歸國後,歷任二十七軍軍長,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二政治委員,江蘇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政治委員,南京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歲。
視頻
鍾國楚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部隊正在為這位開國少將舉辦追悼會,剛要鞠躬,他出現在大家面前,騰訊網,2018-11-28
- ↑ 南京軍區原顧問鍾國楚同志,蘇紅網,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