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阿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阿城 | |
---|---|
作家 編劇 | |
出生 | 1949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阿城 |
知名於 | 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
知名作品 |
《棋王》 《遍地風流》 《威尼斯日記》 《閒話閒說》 《常識與通識》 |
曾赴山西、內蒙古農村插隊務農,後歷任雲南農場農工,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工人,東方造型藝術中心副總經理,中華國際技術開發總公司廣告攝影技術研究開發部經理。
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2]
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棋王》,短篇小說集《遍地風流》,散文作品集《威尼斯日記》、《常識與通識》[3]、《閒話閒說》等。
中篇小說《棋王》獲全國第三屆中篇小說獎[4]
短篇小說《會餐》獲首屆《作家》小說獎。
人物經歷
阿城中學還未結束,文革便開始了。高一,他學業中斷。
1968年,阿城下放山西插隊,並開始學畫。為到草原寫生,到內蒙古插隊,後到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
1979年,回北京。此後,幫助其父鍾惦棐撰寫圖書《電影美學》 。此間與父親研討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的《美學》、《易經》、儒學、道家、禪宗等。
1984年,出版個人首部短篇小說《棋王》 ,該小說獲得福建省《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第3屆中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5年,發表文章《文化制約着人類》;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大明星》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芙蓉鎮》的編劇,該片根據古華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 ,他憑藉該片入圍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颶風行動》的編劇;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月月》的編劇,該片由琪琴高娃執導。
1986年,出版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5]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孩子王》的編劇,影片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
1989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上映,該片由關錦鵬執導。
1991年,擔任劇情電影《棋王》的編劇,該片講述了一代棋王的故事 。
1993年,與胡金銓共同擔任神話恐怖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的編劇。
1997年,出版雜談集《閒話閒說》。1997年,出版散文《威尼斯日記》,該書主要講述了阿城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旅居意大利威尼斯時的見聞、隨感等 。
1998年,出版散文化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風流》 ;同年,出版散文《閒話閒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1999年,出版作品集《阿城小說選》;同年,出版散文《常識與通識》 ;此外,還與李爽出版了小說《爽》。
2001年,出版散文《回憶的季節》。
2002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小城之春》上映,該片由費穆執導 ;同年,出版小說《小城之春》。
2003年,出版散文《世紀光影》。
2005年,擔任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 。
2006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吳清源》的編劇,該片由田壯壯執導,張震領銜主演 ;12月,擔任編劇的古裝劇《貞觀之治》播出[6],該劇由馬躍、金士傑、馬少驊聯合主演 ;同年,擔任紀錄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藝》的編劇;此外,還出版了作品集《阿城精選集》。
2010年,出版散文《好說歹說》。
2014年,出版作品集《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
2015年,擔任古裝動作電影《刺客聶隱娘》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7]
獲獎記錄
台灣電影金馬獎
▪ 2015 第52屆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刺客聶隱娘》 (提名)
中國電影金雞獎
▪ 1987 第7屆 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芙蓉鎮》 (提名)
人物經歷
還記得莫言拿諾獎時,
在中外文學獲獎論壇上,
作家兼段子手劉震雲笑着說:
「莫言獲獎,好多人問我的感受。
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
別人問我感覺。我說,祝他愉快。
莫言能獲獎,表明在中國,
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
一個也好,十個也罷,將來的將來,
必定還會有更多傑出作家站出來的。
但有這麼一位作家,卻是獨一無二,此人便是寫《棋王》的鐘阿城。
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裡面,
梁文道說:「大家親耳聽過阿城講故事嗎?
沒聽過?哎呀,那可是終身抱憾!」
02
1949年的清明節,
阿城在北京出生了。
父親鍾惦斐是電影評論家,
建國後在中宣部負責電影工作。
阿城8歲那年,在《電影的鑼鼓》中,
鍾惦斐提出警示:「藝術創作,必須保證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藝術家應當受到足夠的尊重。」
一句話引火上身,被打成右派,
黨籍、職位全無,下放農場勞動。
這一來,家庭一落千丈,只能賣書維持,
母親拉扯5個孩子,供養姥姥和上學的舅舅。
那時,家中偶爾吃肉,切成一小塊,
用繩串了,五個孩子一人一串。
穿呢,耐磨的燈芯絨褲子在兄弟間傳遞,
實在不能穿了,姥姥就糊成布渣做鞋。
阿誠父親,鍾惦斐
日子過得是非常苦,
精神上卻是極其豐足的。
因為父親被打成了右派,
阿城在學校里很不受人待見,
他就一個人跑到書店裡去看舊書。
去的最多的是西單一個很大的書店,
店裡書目沒有歸類,拿到什麼是什麼。
很多書讀到一半,店員就給賣出去了。
後來阿城變聰明了,看得起勁的書,
他就把它放到書架的後頭、里側,
下次接着讀,這才讀了不少完整的書。
除了讀書,他還常常去琉璃廠閒逛,
畫店、古玩店就是免費的博物館,
店夥計人也好,阿城問,他們就教。
「覺得好玩兒的,店員就自得其樂地講。
我的許多見識,就是這樣得來的,
玉、瓷器、字畫兒、印章。一個小孩子,
其實對名家的東西並不當真,
而是對喜歡的東西着迷,之後漸悟。」
這些東西給阿城打下了別樣的文化根基,
後來跟人聊天,他才知道自己「與眾不同」。
知青時期的阿誠
緊接着,浩劫襲來,
阿城毫無選擇,只能下鄉。
從山西到內蒙再到雲南,
11年光陰就這麼匆匆流逝。
阿城高高瘦瘦,戴一副白框眼鏡,
因為身體不好,乾重活兒吃不消,
就被送到農場子弟學校去教書,
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
趕上什麼就教什麼,全是自由發揮。
下鄉青年裡,數他帶來的書最多,
中外名著、各類詩選,儼然小型圖書館。
每天夜裡,他還給知青們講故事,
《悲慘世界》《高老頭》《復活》…
一盞油燈下坐滿了人,煙頭閃爍間,
每講到關鍵處,他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
往往這時會有人給他遞煙、倒水,
急迫地問:「後來怎麼樣了?」
阿城和他的知青夥伴們
窮鄉僻壤里,沒什麼書可看,
無非《赤腳醫生手冊》《毛選》之類。
書少,就讀出一些方法來了:
先是素讀,先聽懂別人講什麼。
再反讀,「好像不是這樣吧?」
第三遍,再檢討自己的看法。
久而久之,有含量的句子、段落,
自己跳出來,一本書很快就翻完了。
阿城曾說:「人生有限,書該越讀越少,不然你這一生讀到的書可就太少了。」[9]
傳言他讀書,後來直接照着對角線讀,
開頭選個詞,中間選個詞,末尾選個詞,
一條線掃下來,馬上知道有沒有新內容,
沒有,直接就翻過去。幾卷本的大部頭,
他能提煉出最精簡的一句話給人家。
讀書到這地步,已是通天的本事。
03
1979年,阿城回京,
他父親也已正式平反。
剛回城,看什麼都覺得陌生,
街上自行車過去,他都不敢動彈。
適應新環境後,阿城立即投身文藝,
當初名噪一時的「星星美展」,
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史的開端,
阿城便是諸多發起人之一。
「文革」後第一個民間攝影團體,
影響中國攝影藝術進程的「四月影會」,
同樣有阿城的一份熱情融入其中。
經常有刊物找他畫插畫,
阿城那時就動了寫小說的念頭。
仔細一想:「要寫,就要不一樣,要是別人都能寫,那還不如不寫。」
當時,阿城在《世界圖書》做編輯,
借住同事的一間小屋,和妻子暫住。
那是上世紀60年代興建的居民樓,
設施十分簡陋,生活起居很不方便。
房間只有12平米,兩個書櫃擠在牆角,
屋裡卻要放下寫字檯、飯桌、沙發、雙人床。
就是這樣,阿城還是以文藝點綴之,
牆上掛自己臨摹的意大利名畫,
其餘的地方堆滿各式各樣的書籍。
可惜沒多久,主人回來了,要房子,
無奈之下,阿城和妻子只能去住辦公室。
雖說參與了一些活動,
但拿阿城自己的話來說,
「那些日子,倒霉步步緊逼。」
回到北京後,他沒有文憑,
所以在編輯部是「以工代干」,
想進入更高的文化圈子根本沒機會。
上山下鄉的時候,他認識了范曾,
通過范曾考中央美院,結果卻沒通過。
一個研究所看他有才華,想幫他改變現狀,
然而當時政策上死活沒給他一條路可走。
「星星美展」夭折後,不少人都出名了,
他不過被大家記為一個高水平的組織者。
周圍人一個個都建立了新的圈子,
就他一個人還在尋找出路。
直到1984年的一天,
詩人芒克來他家借宿,
夜裡冷,屋子挨着馬路,
兩人被無數的羊蹄聲敲醒,
芒克煩死了:「幹嘛非要晚上趕羊?」
阿城說:「這是塞外趕來的,
直奔屠宰場,這時候進城才不影響交通。」
說完便睡,第二天醒來,伏案寫作。
三四天後,一篇寫知青生活的小說誕生,
阿城寄給《北京文學》,結果被退稿,
理由是「寫了知青生活中的陰暗面」。
當時北京有個圈子,許多探索作品,
都流到了有「陀爺」之稱的李陀手中。
李陀看了一驚,趕忙拿給《上海文學》。
發表後,這篇4天時間不到寫成的小說,
一下子就把整個中國文壇給震了。
這篇小說,就是大名鼎鼎的《棋王》。
人物評價
阿城的文章文筆洗鍊,有古意,自成高格。偶發的白描筆法,生動至極,渾然天成,看起來糙,實則精緻已極 。
他的小說獨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語句簡潔明快,短句剛健,用多個剪輯的小鏡頭來建構小說的背景圖畫。
文言書面語和單音節詞的大量使用,使得語言富有跌宕起伏的節奏感,在文白相雜的審美實踐中表現出小說語言原始的感染力。
他的作品,就句式而言,整散結合、文言句式和口語句式相結合,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收放自如的特點 。
他筆下人物共有的特點,即恬淡、超脫與沉迷執着的結合,這種恬淡超脫對應人物的表層性格,但是沉迷執着正是人物內心的性格,這也是阿城對於道學精神的沉迷執着。
視頻
參考資料
- ↑ 《棋王》鍾阿城:一個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 尋匠之美,發布時間;2017-12-13 08:10
- ↑ 你一定要讀阿城 安徽日報,發布時間;2016年01月24日
- ↑ 《常識與通識》 浙江在線-樂清日報(杭州),發布時間;2016-08-05 00:02:18
- ↑ 鍾阿城:他是作家中的作家 聚德文學,發布時間;8-05-1315:13
- ↑ 台詞控第247期:《棋王》 電影新聞,發布時間;2016-07-05 09:44
- ↑ 資料:電視劇《貞觀之治》編劇阿城闡述 新浪娛樂,發布時間;2006年09月22日15:50
- ↑ 《阿城文集》首次結集出版 收錄最全阿城親自校訂 新浪讀書 ,發布時間;2016年03月28日18:38
- ↑ 寫小說對阿城來說,是很久遠的事了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杭州),發布時間;2013-08-18 07:16:00
- ↑ 阿城——要文化不要武化 南方人物周刊,發布時間;2006-07-28 17: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