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鈕永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鈕永建(1870—1965),出生於上海,近代民主革命家。幼入南菁書院,甲午(1895)中恩科舉人。

  • 因國勢羸弱,毅然投筆從戎[1],先入張之洞創辦湖北講武學堂,後以第一名官費留學生資格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感憤沙俄帝國主義急急威逼國事, 倡議成立拒俄義勇隊,與黃興等人成為新軍中主要反抗滿清成員。[2]
  • 二次革命後受滿袁世凱迫害流亡德國,並在德國陸軍大學攻習軍事。是中華民國難得的文武兼備的開國元勛。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鈕永建回國參與領導光復上海之役。 嗣後成功光復松江府,並擔任松江軍政府都督。
  • 1912年1月,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謀部次長,後任代理總長。1913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並任蘇滬討袁聯軍總司令,後改任總參謀部總長。
  • 討伐袁世凱失利後,參與歐事研究會,流亡日本期間加入中華革命黨。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後,鈕永建出任廣州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1926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特派員,北伐軍總參議,到上海開展活動,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領導上海光復。
  •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鈕永建任國民政府秘書長,後任江蘇省主席。1930年鈕永建任國民政府考試院副院長,後轉任國府委員,1949年赴台灣,擔任考試院代理院長,1952年起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主席團主席,1965年病逝於美國紐約,終年95歲。[3]

基本信息

姓名    鈕永建  
職業    民主革命家      
民族    漢族      
信仰    三民主義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時間  1870年   
去世時間   1965年 
所處時代   中國近代   
畢業院校   江陰南菁書院    

人物生平

幼年求學

  • 鈕永建幼小時候接受傳統教育,聰慧絕倫。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鈕永建17歲時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後就學於江陰南菁書院,與同學吳稚暉結終身交。1892年,為同學主持公道,被書院勸退,轉學上海經正書院。1893年考中舉人,是科場得意的青年人。

大學生涯

  • 甲午戰爭後,看到中國國勢衰弱,受到列強侵略,鈕永建便棄文習武 ,研求「新學」。1895年,考入湖北武備學堂,1898年畢業後入上海南洋公學(現交通大學前身)師範班學習,旋任南洋公學教習、高昌廟女學教務長。1899年,以第一名入選為湖北官費留學日本的軍事生。1900年赴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東京,鈕永建廣交革命志士。

革命之路

  • 鈕永建與鄒容籌建中國協會,但沒有成功;鄒容寫《革命軍》,永建為其初稿潤色;徐錫麟赴日本參觀博覽會,鈕永建向他講述了國內大勢和革命理論,徐錫麟受到影響,返國後走上了反清的道路;此外鈕永建還與史久光等創辦《江蘇》雜誌,宣傳革命,同時還聯絡其他省籍留學生籌辦各省學生會和刊物,促成留學生總會機關的建立以利統一行動;1902年,永建於橫濱結識孫中山,從此成為孫中山一生最器重的革命同志之一。在日本,鈕永建被推為「清國留學生學生會館」幹事。《辛丑條約》訂立後,沙俄不履行《交收東三省條約》,反提出七項新的侵略要求。鈕永建即同秦毓鎏等4人發起組織留日學生「拒俄義勇隊」(後更名學生軍,又改稱軍國民教育會),擬以軍事行動抗俄。1903年4月27日,留學生召開大會,永建發表演說,慷慨激昂,與會者都認為「非學生自編軍隊以拒敵不可」。鈕永建被推為區隊隊長,又受命與湯爾和以軍國民教育會特派員名義,先回國請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戰。當時受留日學生影響,上海愛國學社師生亦組成「上海拒俄義勇隊」,這些情況引起清廷惶恐,永建等被列入黑名單,永建遂潛避家鄉,辦紫岡學舍以培養革命軍事人才。

準備起義

  • 1904年,鈕永建任龍州邊防大營總文案兼邊防教導團總理。1905年秘密加入同盟會。1906年,調任桂林兵備道幫辦兼籌辦廣西講武堂及陸軍小學總監,以訓練新軍為掩護,改良省軍,組訓新軍,暗助西南邊疆的革命起義,從事反清活動,為廣西培養了大量的革命軍事和政治人才,李宗仁白崇禧等均為其學生,鈕永建因此成為新桂系長期所倚重的黨國元老。1909年,事露被通緝,流亡德國柏林,期間曾潛回廣州。
  • 1911年廣州起義失敗後,鈕永建返國,10月11日抵上海,正值武昌起義,上海中部同盟會總會亟謀江浙各地起而響應。11月1日,鈕永建參加陳其美李平書吳馨葉惠鈞等人的集會,決定「上海先動,蘇杭應之」。上海光復後滬各界人士因永建為本地人,極力推舉其為滬軍都督,鈕永建擔心革命陣營分裂,堅辭滬軍都督一職,11月赴松江府策動起義,以為犄角,成功後任滬軍都督府軍務部部長、松江軍政分府軍政部長。在松江永建建立松軍幹部學校和弁目營,組織學生軍,作為支持光復南京的軍事力量。松事既定,永建赴上海參與策劃光復南京,適新軍徐紹楨進攻南京雨花台失敗,鈕永建借得虞洽卿15萬元銀國交紹禎重整旗鼓,成立蘇浙滬聯軍攻克南京。

任職南京

  • 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任命鈕永建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謀本部參謀次長,後代行總長職務,同時籌辦軍備;又被委為革命軍全權代表伍廷芳的軍事參贊,參與南北議和。1912年(民國元年)8月,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鈕永建陪隨北上。

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爆發後,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黃興委永建為蘇滬討袁聯軍總司令,後改任參謀長。松江響應南京獨立,於1913年7月16日組松江討袁軍,舉永建為總司令。翌日,永建率松軍步兵、水師共5營約3000人應陳其美借調開往上海。18日,上海宣布獨立,鈕永建令松軍總指揮何嘉祿率軍往龍華製造局火藥廠。23日凌晨,永建與劉福彪等率軍分路攻打製造局。24日晚,鈕永建又率松軍沿鐵路佯攻製造局,誘袁世凱軍出局;另一路軍猛攻製造局西柵門,自9時起至翌晨6時持續輪番衝擊,消滅袁軍600餘人。25至28日,繼續率軍輪番進攻,因袁軍有海軍大炮掩護,未能攻克。29日,租界當局逼迫退兵,永建兵退寶山。劉福彪叛變,永建與吳淞要塞司令居正率軍痛殲,堅守吳淞炮台要塞。並與居正等發表通電,謂「以百死之身,率諸健兒守此要塞,身可毀而志不可奪,家可破而氣不可餒」, 10餘天內兩軍田間血戰數十場,終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接受紅十字會調停,退兵太倉,遣散部隊,自己避袁通緝,流亡日本東京半年,後往歐美。

反袁鬥爭

  • 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出賣中國主權,鈕永建回國再謀反袁。袁稱帝,永建和林虎(字隱青,廣西陸川 人)往南寧勸說陸榮廷討袁,旋返上海,策動長江各省接應護國軍討袁。翌年4月,陳其美在上海討袁,鈕永建佐之,派何嘉祿等往吳江策動江蘇水警,促使吳江宣布獨立。5月,被派為兩廣都司令部駐滬軍事代表。袁死後,響應孫中山宣言,以護國軍駐滬軍事代表名義致電獨立各省,提出「回復舊約法(臨時約法)、召集眾參兩院、依法組織內閣、懲治帝制禍首」等建議。又與李平書聯名致電黎元洪,要求將廢法、亂法、犯法之人立予罷黜,付諸法庭。1917年11月,應孫中山召赴廣州,先後任師長、大元帥府參謀次長兼石井兵工廠督辦。翌年12月,遇刺受傷,離職返滬療養,時孫中山在滬,時與往返。在滬任中西女塾教員,與徐謙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開辦「查經班」,宣傳「基督救國」。
  • 1921年5月,孫中山於廣州就任非常時期中華民國大總統,永建被委以江蘇省長名義聯絡蘇滬國民黨人。1923年,受孫中山派遣與徐謙北上聯絡馮玉祥。1926年4月,回廣州任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
  • 北伐戰爭開始後,鈕永建擔任北伐軍總參議,旋即派為中央駐滬特派員,策動上海革命,上海三次武裝起義後,被國共兩黨聯合推舉並報武漢國民政府批准為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委員、常委、主席;為與胡漢民、蔣中正等人籌組南京政府於翌日登報辭職。

晚年生活

  • 1949年,鈕永建隨考試院撤遷台北,遷院完成後的問題很多,諸如自來水、電燈等都是有關同仁福利的要事。但是,永建卻主張先辦一所小學,使同仁的子女以及附近電力公司職員的子女和老百姓的子女等,都得到適時就學的機會,他認為這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事。由於鈕永建的德望及其注重下一代教育的堅決主張,大家都沒有話說。永建東拉西借,得四、五千元,蓋成兩所克難教室,考試院同仁的子女,因此得免失學,附近的經濟部、軍醫署、台灣銀行、電力公司等員工的子女,也得到就讀的機會。這所小學就是永建國民小學的前身中興小學,1970年由台北市政府接辦,改名永建國民小學,以紀念永建創立的功勞。[3]
  • 以紀念上海本地人士,近代民主革命家、國民黨著名元老、中華民國開國功臣之一鈕永建的傳奇經歷為主的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9日在上海閔行區馬橋鎮開館[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