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的加工及性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鈾的加工及性能》,[美] 喬納森·S.莫雷爾(Jonathan S.Morrell) 著,黃鵬,劉柯釗,岳曉斌 譯,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0年6月,是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1]。清華社先後榮獲 「先進高校出版社」「全國優秀出版社」「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2]。
內容簡介
《鈾的加工及性能》對鈾的加工及性能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主要涵蓋了鈾材料的生產工藝、熱加工、冷加工、腐蝕性能、無損檢測及相關醫學應用等專業知識。 《鈾的加工及性能》適合於從事核科學與技術的專業人員閱讀,也可以作為核行業的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研究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美]喬納森·S.莫雷爾(Jonathan S.Morrell)博士,是田納西州橡樹嶺Y-12國家安全綜合體的高級化學家和技術經理,自2005年以來一直從事開發部門的兼容和監督工作。作為一名技術經理,Morrell博士負責監督與核相關的項目,支持核心監測,包括無損、有損和組件測試。這包括核反應堆燃料的測試、包層和結構材料的性能評估,以及長期的兼容性問題。此外,他還進行了材料性能變化和性能的基礎研究,包括存在溫度梯度、機械應力、反應活性和潮濕氣氛下的環境誘導降解的直接影響,以及國家安全應用的化學和放射性條件。Morrell博士目前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個協調研究項目中工作,該項目旨在研究延長老化反應堆的壽命。他也是田納西大學化學系和諾克斯維爾佩利西比州立社區學院自然和行為科學系的兼職教授。Morrell博士擁有10項公開專利,在歸檔期刊和會議論文集中發表以及合作發表了30多篇論文,撰寫了80多份正式報告,並編輯了3本專業書籍。他目前是《國際分子工程》《國際納米和生物材料》《國際納米顆粒》期刊的編委會成員。
Morrell博士獲得了國王學院的化學和生物學學士學位。他的榮譽研究是在田納西州約翰遜市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的J.H. Quillen醫學院進行的,其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資助。該研究的主題是抗生素對大腸桿菌細胞中核糖體亞基形成的抑制作用。在David B.Beach教授和Ziling B.Xue教授的指導下,他於2000年在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獲得無機化學博士學位。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研究了使用新型醇氧化合物前驅體,通過溶液化學技術進行複雜氧化物薄膜的異質外延生長。這項研究包括前驅體溶液的合成,以及用於鐵電物質和超導體應用的外延薄膜的加工和表徵。在美國能源部基礎能源科學辦公室的資助下,這項研究在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進行。Morrell博士曾短暫地在ORNL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於2000年夏天加入了Y-12國家安全綜合體。作為開發部的首席研究員,他參與了與國防工業生產問題相關的實驗測試和小規模操作條件的驗證。Morrell博士後來也啟動了熱化學、材料加工、法醫分析、機械加工和環境老化學習的研究和開發項目。Morrell博士目前與妻子Holly以及雙胞胎兒子Graham和Parker住在田納西州東部的老家。
[美]馬克·J.傑克遜(Mark J.Jackson)博士,在1983年開始了他的工程生涯,當時他為他的O.N.C.第一部分考試和首年的機械工程學徒培訓課程而學習。在以優異成績獲得普通國家工程文憑和I.C.I.成就獎後,他在利物浦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和製造工程學位,並在I.C.I.製藥、聯合利華工業和盎格魯一布萊克威爾等行業工作過一段時間。在Jack Schofield教授的指導下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工程碩士學位後,Jackson博士隨後在利物浦大學攻讀了材料工程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玻璃黏結磨料的微觀結構一性能關係,導師是Benjamin Mills教授。隨後,他被Unicorn磨料磨具公司的中央研發實驗室(Saint-Gobain磨料磨具集團)聘為材料工藝師,然後是技術經理,負責歐洲的產品和新業務開發,以及與磨料工藝開發有關的大學聯絡項目。Jackson博士隨後成為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的研究員,與John Field教授一起研究金剛石的衝擊斷裂和摩擦,在1998年成為利物浦大學的工程學講師。在利物浦,Jackson博士利用機械工具、激光束和磨料顆粒開展了微加工領域的研究。在利物浦,他獲得了許多與開發創新製造工藝有關的研究撥款,並於2001年11月被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聯合授予了創新製造技術中心。2002年,他成為田納西科技大學(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所聯合大學)製造研究中心和電力中心的機械工程副教授,並成為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副教授。Jackson博士是田納西科技大學SAE方程式車隊的學術顧問。2004年,他在普渡大學技術學院擔任機械工程專業的教授。
Jackson博士在微尺度金屬切削、微納米磨料加工和激光微加工領域開展了研究工作。他還參與了新一代製造工藝的開發。Jackson博士曾指導、共同指導和管理了醫學研究委員會、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倫敦皇家學會、皇家工程院(倫敦)、歐盟、國防部(倫敦)、原子武器研究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能源部(通過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位于田納西州橡樹嶺的Y-12國家安全綜合體和工業公司等的研究經費,已經產生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研究收入。Jackson博士組織了許多會議,並擔任國際表面工程大會的大會主席,以及世界材料和製造工程學會的副主席。他在存檔的期刊和學術會議論文集中撰寫和合作發表了超過250篇論文,撰寫了《微納米製造》,是許多參考期刊的客座編輯,並編輯了《微納米產品商業化》一書。他是《國際納米製造》《國際納米與生物材料》《製造技術研究》的主編,《國際分子工程》的副主編,以及《國際材料加工與可加工性》《國際計算材料科學與表面工程》《國際製造研究》的編委會成員。
黃鵬,男,1989年出生,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錒系材料的超精密加工與摩擦學研究工作。畢業於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第十五屆中日友好NSK機械工學優秀論文獎等榮譽。在Materials Today、Nano Letters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餘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
劉柯釗,男,1968年出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錒系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擔任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核學會錒系物理與化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能源工程專委會副主任;2004年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11年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012年被評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019年被評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40年貢獻獎優秀會員。先後主持及參與實施了20餘項國家、省部級重大項目,帶動了我國錒系材料表面性能的認知與防腐技術的整體發展,取得了系列重要創新成果,且部分成果在我國國防上獲得應用。在錒系材料腐蝕與防護領域,先後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四等獎1項,公開發表研究論文130餘篇。
岳曉斌,男,1969年出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精密/超精密加工與裝配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工作。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極端製造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防基礎科研核科學挑戰專題極端製造領域副首席科學家、中國光學學會光學製造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超精密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上海超精密光學製造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國際期刊副主編等。主持完成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04專項」、國防預研、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某重大專項、裝備型號等10餘項課題。先後獲得部委級科技進步獎8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獲得專利授權10餘項,榮獲鄧稼先科技進步獎,入選「天府萬人計劃」,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參考文獻
- ↑ 國家對出版社等級是怎樣評估的 ,搜狐,2024-07-06
- ↑ 企業簡介,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