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嶺龍首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嶺龍首山位於鐵嶺城東二里。因它從東南奔馳而來,到了柴河岸 邊突然昂起,象巨龍的頭,故名龍首山,是鐵嶺著名的風景區。每年五月,山崗上、山谷里開滿色彩艷麗的薔薇,醉人的花香隨 風飄蕩。這裡的春光美,秋景更為雅致。涼爽的秋風吹紅了漫山楓葉,在層層密密的樹叢中,遊人不斷。

中文名稱 龍首山

門票價格 免費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遼寧省鐵嶺市

景區名勝

[1] 包括有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龍首千秋」山門,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王堃騁題寫的「龍首山」石碑,還有龍園、季園等遊園和城市小品。龍園景點,山石嶙峋,青松垂柳,亭台迴廊,曲橋水榭。方形水池中的一尊雙人雕像,傳頌着美麗動人的戰勝邪惡和忠貞愛情的民間故事。整個景區構成美麗、別致、壯觀、神奇的景象。古老的慈清寺坐落在龍首山北峰之巔,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稱三清觀,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寺院為一座古樸的四合院落式建築,有正殿、東西配殿、藏經閣、醉翁樓。院落前還有半牆、宿雲兩座碑亭。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檐下有廊,橫枋有鮮艷的彩繪。殿內供釋迦牟尼等三尊佛像,並立有八大金剛泥塑。醉翁樓原為山門,1921年重建時改為木結構硬山式二層小樓,一樓為進出寺院的通道,二樓原為文人墨客品茗賦詩之處,現改為貴客休息室,藏有多幅名人題詠龍首山的書畫。秀峰寺塔位於慈清寺南百米處,為八角九級實心密檐式磚塔,也建於明弘治年間,1591年重修。塔身有磚雕佛像、佛龕。秀峰寺塔的北面有陶然亭,南面是滴翠亭,滴翠亭南有魁星樓。秀峰寺塔的東面還有一座小石亭,亭內的石碑上記載着古塔的重修經過。慈清寺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駐蹕塔,俗稱城南小塔。位於龍尾陡峭的山峰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建。後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聖祖康熙皇帝東巡途經鐵嶺並登上龍山於此駐蹕,從此得名。此塔為青磚結構,是八角密檐式九級空心塔,由於年代久遠,塔身磚瓦時有脫落。2000年5月鐵嶺市政府決定投資對此塔進行修復,在拆除頂端磚瓦時,從塔頂南側背靠塔剎處發現一磚砌碑龕,碑龕中放有2塊銅板和2塊石碑。銅板上陰刻《重修靈應寺塔記》,對塔的維修情況做了詳細記載,第一塊銅板是正文,背面是修塔的主持者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其弟李成材,其子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30人;第二塊銅板正面刻的是李成梁夫人宿氏等24人,背面刻有住院僧等9人。塔旁有駐蹕亭,亭內的詩碑上刻有當年康熙皇帝滿情豪情的《鐵嶺》詩:「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轍跡神州近遠,驥鳴廣陌東西 。」這首詩不僅寫出了龍首山之美,而且表達了他立志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歷史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鐵嶺原本沒有山,只在城的東面有一條麒麟河,河西住着一戶姓郝的父女倆,靠打魚為生。一天傍晚,父女倆打魚歸來,遇到了一夥強盜。強盜打倒了老漢,搶走了郝女。正在危急時刻,一位叫柴義的武士挺身而出,殺死強盜救下郝女。不料,一個沒死的強盜飛出一支毒鏢,刺中武士的左臂,武士忍痛拔出毒鏢,殺死了垂死的強盜。郝氏父女倆把武士抬回家,精心護理。從此,三個人在一起過着快樂的生活。三年後的一天,麒麟河突然狂風大作,河水泛濫。一位道士說,河中有一條惡龍在作亂,坑害百姓。柴義聽後義憤填膺,決心與惡龍搏鬥,為民除害。柴義來到河邊,在郝氏父女和全村人的助威下,跳入河中與惡龍廝殺在一起。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河裡風平浪靜。惡龍被斬成兩段死在河中,但卻不見柴義的蹤影,河岸上只留下柴義的一頂帽子。郝氏父女和村民把惡龍就地埋了,並把柴義的帽子埋在了惡龍的南側。後來,埋惡龍的地方漸漸長出一座山來,人們便取名叫龍山,龍山中間有一條通道,北段就叫龍首山,南段叫龍尾山。埋柴義帽子的地方也長出一座高山來,人們取名叫帽山。為紀念和感激柴義,人們把麒麟河改名為柴河。

簡介

鐵嶺是一座位於遼北地區古老的城市,龍首山是遼北地區文明的象徵。[2] 龍首山位於鐵嶺市銀州區內,是遼寧省著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區。山勢自北向南連綿起伏,最高處為轉燈山,海拔156米。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1公里,山中植物生長繁茂,約有300多種。景區林木以松、楓、槐、杏、丁香等為主。崗巒相連,峽谷縱橫,植被茂盛,花草相間,綠樹蒼翠,蟲鳥時鳴。還有慈清寺、秀峰塔、魁星樓、四望閣、駐蹕塔、周總理詩碑、洗心亭等30餘處古今人文景觀點綴其間。山下柴河蜿蜒,樓廈林立,虹橋飛架,車水馬龍。真可謂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遊人到此,無不流連忘返。鐵嶺歷史悠久,龍首山是鐵嶺古老而文明的象徵。龍首山位於鐵嶺市區內,是遼北的遊覽勝地。它東臨柴水,西望遼河,由龍首、龍尾諸峰相連組成,狀若飛龍,起伏蜿蜒十餘里,被稱為鐵嶺的天然屏障,在龍首山上有許多古代建築。

視頻

來到鐵嶺龍首山,就是為了餵小松鼠,終於滿足姑娘的願望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