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牌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牌山》,評劇傳統劇目。移植於皮影。改編:成兆才。由於安久、倪俊聲、張貴學、金開芳等首演於哈爾濱同樂舞台。
劇目介紹
評劇《鐵牌山》劇情介紹:
宋代。柳金嬋隨母元夜觀燈,被狂風颳散,為無賴李保誘至家中,李見金嬋身着珍珠衫,欲奪之,遂將金嬋殺害,但珍珠衫卻被小鬼暗中劫去。
金嬋表兄顏查散,於途中拾得珍珠衫,知為舅父家之寶物,遂送還。其舅父聞知金嬋被害,疑心查散所為,遂控告於開封府包拯處。包疑査散情屈,乃赴陰曹查看生死簿,而簿上確註明柳為查散所害。包還陽,欲斬查散,因刀斷三截而罷。包又下陰曹査詢,未得真情,始縊死查散。查散死後,託夢於母代為上堂鳴冤。包拯遂三下陰曹,始探出判官張宏為李保之舅,乃查散家之宿仇,故篡改「生死簿」移禍干人。至此,包公怒鍘判官張宏,又救活金嬋、查散,使其結為夫婦。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鐵牌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