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碳合金相圖
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鐵碳合金相圖實際上是Fe-Fe3C相圖,鐵碳合金 的基本組元也應該是純鐵和Fe3C。
鐵存在着同素 異晶轉變,即在固態下有不同的結構。不同結構 的鐵與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體,Fe—Fe3C相圖 上的固溶體都是間隙固溶體。由於α-Fe和γ-Fe晶 格中的孔隙特點不同,因而兩者的溶碳能力也不 同。
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相:1.鐵素體; 2.奧氏體; 3.滲碳體;4、珠光體;5、萊氏體;
鐵素體
碳在α-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鐵素體,用符號F或α表示。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鐵素體的機械性能與純鐵相近,其強度、硬度較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
奧氏體
碳在γ-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奧氏體,用符號A或γ表示。
滲碳體
滲碳體是一種具有複雜晶體結構的間隙化合物,它的分子式為Fe3C,滲碳體既是組元,又是基本相。
珠光體
用符號P表示,它是鐵素體與滲碳體薄層片相間的機械機械混合物。
萊氏體
用符號Ld表示,奧氏體和滲碳體所組成的共晶體。
Fe- Fe3C相圖中的特性點分析
Fe-Fe3C相圖。圖中各點的溫度、含 碳量及其意義示於表中。Fe- Fe3C相圖中的 特性點均採用固定的字母表示。[2]
特性點符號 | 溫度/℃ | 含碳量c(%) | 含義 |
---|---|---|---|
A | 1538℃ | 0% | 熔點:純鐵的熔點 |
C | 1148℃ | 4.3% | 共晶點:發生共晶轉變L4.3→Ld(A2.11%+Fe3C共晶) |
D | 1227℃ | 6.69% | 熔點:滲碳體的熔點 |
E | 1148℃ | 2.11% |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點 |
G | 912℃ | 0% | 同素異構轉變點 |
S | 727℃ | 0.77% | 共析點:發生共析轉變A0.77%→p(F0.0218%+Fe3C共析) |
P | 727℃ | 0.0218% |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點 |
Q | 室溫 | 0.0008% | 室溫下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 |
Fe-Fe3C相圖中的特性線分析
Fe-Fe3C相圖如圖3-25所示。可以看出,Fe-Fe3C相圖由三個基本相圖(包晶相圖、共晶相圖和共析相圖)組成。相圖中有五個基本相:液相L,高溫鐵素體相 ,鐵素體相 ,奧氏體相 和滲碳體相Fe3C。這五個基本相構成五個單相區(其中Fe3C為一條垂線),並由此形成七個兩相區:L+δ、L+ 、L+ Fe3C、δ+ 、 + Fe3C 、 + 和 + Fe3C。[3]
在Fe-Fe3C相圖中,ABCD為液相線,AHJECF為固相線。相圖中各特徵點的溫度、成分及其含義如表所示。
Fe- Fe3CHJB水平線(1495℃)為包晶線,與該線成分(0.09%~0.53%C)對應的合金在該線溫度下將發生包晶轉變:L0.53 + 0.09 0.17(式中各相的下角標為相應的含碳量),轉變產物為奧氏體。
ECF水平線(1148℃)為共晶線,與該線成分(2.11%~6.69%C)對應的合金在該線溫度下將發生共晶轉變:L4.3 2.11 + Fe3C。轉變產物為奧氏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稱為萊氏體,用符號「Le」表示。萊氏體的組織特點為蜂窩狀,以Fe3C為基,性能硬而脆。
PSK水平線(727℃)為共析線,與該線成分(0.0218%~6.69%C)對應的合金在該線溫度下將發生共析轉變: 0.77 0.0218 + Fe3C。轉變產物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稱為珠光體,用符號「P」表示。珠光體的組織特點是兩相呈片層相間分布,性能介於兩相之間。共析線又稱為A1線。
此外,Fe- Fe3C相圖中還有六條固態轉變線:
加熱時鐵素體向奧氏體轉變終了的溫度線。GS線又稱為A3線,JN線又稱為A4線。
ES線為碳在 -Fe中的固溶線。在1148℃,碳的溶解度最大,為2.11%,隨溫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727℃ 時溶解度只有0.77%。所以含碳量超過0.77%的鐵碳合金自1148℃冷至727℃ 時,會從奧氏體中析出滲碳體,稱為二次滲碳體,標記為Fe3CII。二次滲碳體通常沿奧氏體晶界呈網狀分布。ES線又稱為Acm線。
PQ線為碳在 -Fe中的固溶線。在727℃,碳的溶解度最大,為0.0218%,隨溫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到室溫時溶解度僅為0.0008%。所以鐵碳合金自727℃向室溫冷卻的過程中,將從鐵素體中析出滲碳體,稱為三次滲碳體,標記為Fe3CIII。因其析出量極少,在含碳量較高的合金中不予以考慮,但是對於工業純鐵和低碳鋼,因其以不連續網狀或片狀分布於鐵素體晶界,會降低塑性,所以對於Fe3CIII的數量和分布還是要加以控制。
總結
綜上所述可見,鐵碳合金中的滲碳體根據形成條件不同可分為一次滲碳體Fe3CⅠ(由液相直接析出的滲碳體)、二次滲碳體Fe3CⅡ、三次滲碳體Fe3CⅢ、共晶滲碳體和共析滲碳體五種。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組織組成物,區別僅在於形態和分布不同,但都同屬於一個相。由於它們的形態和分布不同,所以對鐵碳合金性能的影響也不相同。
另外,Fe- Fe3C相圖中還有兩條物理性能轉變線:MO線(770℃)是鐵素體磁性轉變溫度。在770℃以上,鐵素體為順磁性物質,在770℃以下,鐵素體轉變為鐵磁性物質。此線又稱為A2線;UV線(230℃)是滲碳體磁性轉變溫度,又稱為A0線。[4]
視頻
鐵碳合金相圖
4-鐵碳合金相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