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鐺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鐺鐺

鐺鐺,又稱鐺子。蒙古、藏、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各地佛教、道教寺院中。鐺鐺屬打擊樂器。

簡介

歷史悠久,建於唐代的福建泉州開元寺大殿上,已有敲擊鐺鐺的伎樂木刻飛天。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刻《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插圖中也有鐺鐺,它與軋箏、琵琶等樂器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佛教樂隊。由小鑼和木架組成。鐺體銅製,圓形,鐺面平坦無臍,直徑15厘米,鐺邊較寬,邊上鑽有三、四個小孔,在長立柱上置一橫木,旋制而成。小鑼用繩懸繫於木架上。鐺架高45厘米~50厘米,其立柱和橫樑均為圓柱體,表面都車旋出環狀條紋,外觀莊重、古樸

評價

演奏時,左手持鐺架的下端,使鐺面斜置胸前,右手執長16厘米的木製鐺棰敲擊,有的棰頭用玉石製作。音色飽滿。鐺鐺用於佛教、道教音樂中,也用於河北吹歌等北方鼓吹樂合奏。 河北省定縣子位村吹歌會所用鐺鐺,面徑15厘米、背口邊徑15.9厘米,發音 e1,演奏中只擊板,即一板一擊,催板時才一拍一擊。[1]

參考文獻

  1. 鐺鐺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