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銅綠釉(銅綠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銅綠釉(銅綠釉)高溫紅釉。是將氧化銅摻人釉料之中,銅含量在0.3%~0.5%之間,施於器物胎表面,入窯在還原氣氛中燒成。[1]

[]

基本內容

我國制瓷史上,銅紅釉是在銅綠釉的使用中偶然發現的。以氧化銅作着色劑在白釉瓷器上飾以綠色條紋的做法始於北齊,唐代的白瓷常飾以綠色斑點、花草或幾何紋圖案裝飾。山西交城窯遺址出土不少白釉綠斑標本,也發現少量白釉紅斑標本,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紅色在瓷器上出現,使人知道氧化銅在一般情況下呈綠色,而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呈紅色。唐代元和年間(806—820)的長沙窯也已用銅燒出紅色。宋代鈞窯大量燒制鈞紅釉產品,標誌着氧化銅在適宜的氣氛下可以燒出紫紅色的規律已為禹縣制瓷工匠所掌握。但通體高溫銅紅釉產品則由元代景德鎮窯創燒。因技術要求高,燒制困難,發色往往紫紅色褐紫色、鮮紅色很少見。高溫紅釉按色澤分別稱「寶石紅」、「霽紅」、「豇豆紅」、「郎窯紅」。如按其發展狀況,則永樂鮮紅宣德寶石紅、康熙的郎窯紅和豇豆紅較為著名。

高溫顏色釉是由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着色劑,裝飾在胚胎上,經過高溫1380度,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件陶瓷都是孤品,絕品,正因為它的獨一無二,所以它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若干年後專家還能根據裂紋的密細度來判斷年代,這種名貴高溫顏色釉在北方稱為"蹦瓷",南方稱為"活瓷"。在古代只有皇帝御派督陶官才有此秘方,歷來都屬貢品,作為國賓瓷送給外國總統,首相等政界要人。高溫顏色釉由於其燒成溫度高,所以化學分子極其穩定,具有安全無毒的特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