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銅鑼,讀音tóng luó,漢語詞語,意思是明、清時期,鑼被廣泛的應用於戲曲音樂、舞蹈音樂和傳統吹打樂當中。
背景介紹
鑼身為一圓型弧面,多用銅製結構,其四周以本身邊框固定;鑼棰為一木種。鑼身大小有多種規格,小型鑼在演奏時用左手提鑼身,右手拿槌擊鑼;大型鑼則須懸掛於鑼架上演奏。[1]
解釋
一般的鑼都是銅製的,屬於中國傳統響器。我們簡單的可以將鑼分為大鑼、小鑼、掌鑼和雲鑼四大類。大鑼發音較低;小鑼發音較高,鑼面呈坡形,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掌鑼是最小的一種鑼,鑼面平坦無臍,形狀像個盤子,可以放在手掌中敲擊;雲鑼是可以演奏出旋律的一種樂器。
詳細解釋
一種銅製樂器。形如銅盤。圈邊上穿二孔,結繩提而擊之。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禮預教車象》:「前列朱旗數十面,銅鑼鼙鼓十數面。」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聽見村裡有面小銅鑼,陰一聲,陽一聲,噹噹地敲過來了。」
詞語分解
銅的解釋 銅 (銅) ó 一種金屬元素,富延展性。導電性和導熱性都很強,它的合金是電氣、機械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紫銅(純銅。亦稱「紅銅」)。青銅。黃銅。銅礦。銅器。銅幣。銅臭(恥 )(指銅錢的臭味,用以譏諷唯
鑼的解釋 鑼 (鑼) ó 一種樂器,銅製,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鑼鼓喧天。緊鑼密鼓。 筆畫數:; 部首:釒;[2]
出處
清代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記載,當時的戲曲歌舞中就用到了雲鑼、小鑼、湯鑼和大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