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鋪地黍(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鋪地黍
t0135f56ad963e46462.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34253&sid=594699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鋪地黍

漢語拼音:Pū Dì Shǔ
別名:硬骨草、風台草、大廣草、馬鞭節、馬鈴降、苦露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清熱平肝,通淋利濕
主治:高血壓,淋濁,白帶

鋪地黍,中藥名。為禾本科黍屬植物鋪地黍PanicumrepensL.的全草。分布於我國東南各地。具有清熱平肝,通淋利濕之功效。主治高血壓,淋濁,白帶。[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鋪地黍

拼音名:Pū Dì Shǔ

英文名:Herb of Torpedograss

別名:硬骨草、風台草、大廣草、馬鞭節、馬鈴降、苦露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icum repens L.

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鋪地黍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鋪地黍,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發達。稈直立,堅挺,高50-100cm,多節。葉鞘光滑,邊緣被纖毛;葉舌很小,長約0.5mm,具纖毛;葉片質硬,線形長5-25cm,寬3-6mm,干時上部常卷折呈現錐狀,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圓錐花序開展,長5-20cm,主軸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露;小穗長圓形,先端尖,無毛,長約3mm;第1穎長約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圓鈍,脈不明顯,第2穎與小穎等長,具7-9脈,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與第2穎等長同形但較寬,內稃膜質,幾等長於外稃;雄蕊3,花葯黑褐色;第2小花結實,穀粒長圓形,長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邊、溪邊以及潮濕之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東南各地。

化學成分

鋪地黍含有麥角生物鹼(ergot alkaloids),主要有:裸麥角鹼(chanoclavine),羊茅麥角鹼(festuclavine),田麥角鹼(agroclavine)。還含有殼硬蛋白(sclerotin),其含量為 0.71%。另外含有較高的糖類及蛋白質,並含有鈣(Ca)、鎂(Mg)、納(Na)、鉀(K)、磷(P)、硫酸根(SO2- 4)、氨(CI)等元素及離子,其中磷含量是葉大於莖,但磷含量低於其他元素含量。植物中積累的鉀濃度大於鈉濃度。灰分含量較高等。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通淋利濕。主高血壓;淋濁;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鋪地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鋪地黍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