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建築門飾。門扉上的環形飾物,大多冶獸首銜環之狀。以金為之,稱金鋪;以銀為之稱銀鋪;以銅為之,稱銅鋪。其形制,有冶蠡狀者,有冶獸吻者,有冶贍狀者,蓋取其善守濟。又有冶龜蛇狀及虎形者,以用其鎮凶辟邪。而獸首銜環之冶,商周銅飾上早已有之。它是獸面紋樣的一種,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用於鑲嵌在門上的裝飾,一般多以金屬製作,作虎、螭、龜、蛇等形。
漢代建築的大門多裝飾鋪首,以作驅妖避邪。在民間門扉上應用亦很廣,為表示避禍求福,祈求神靈像獸類敢於搏鬥那樣勇敢地保護自己家庭的人財安全。[1]
有「門」就會有「鋪首銜環」,儘管史前的「鋪首銜環」很原始,但從原始的「門拉手」、再從「鋪首」到「椒圖」,基本功能基本沒變。
真正意義上的「鋪首銜環」出現在商代,漢代的陶器和青銅器以及畫像石、墓門以及棺槨上均有出現。「鋪首銜環」不都是全部用在大「門」上。
隋代鋪首
2014年揚州隋煬帝墓出土,2014年16日,於揚州博物館舉行「流星王朝的遺輝——隋煬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展出作品包括60餘件珍貴文物,如: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編鐘編磬及各種陶俑等。
唐代鋪首
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直徑26.5厘米,環徑20.6厘米。通體鎏金,圓形片狀。主紋為獸面紋,獸首睜目蹙眉,闊口大張,利齒畢現,舌卷銅環,面目兇惡猙獰。獸面的背後為分叉式鉚釘,用於插入門壁,尾端橫折固定鋪首。
門環與鋪首
「獸面銜環辟不祥」這是對鋪首的描述。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建築門飾。過去,無論是帝王將相的皇宮、宅邸,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家小院,一般都要有一座院門,兩扇街門中央門縫兩側、在一人來高的地方都裝有一個類似門把手的物件,可以是門環,也可以是菱形的門墜,而銜着門環或吊着門墜,固定鑲扣在大門上的底座稱為鋪首,又叫門鋪。鋪首、門環都是大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件。
相傳鋪首是龍所生九子之一,警惕性高,故飾於門扇之上。
歷史沿襲
鋪首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鋪首的形象源自於先秦的饕餮紋。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 《左傳·文公十八年》曰:「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至遲在漢代,「鋪首」一詞已經出現。如《漢書·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唐·代顏師古註:「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鋪首多為銅質,也有鐵製者。漢成帝時的一首 童謠,說到銅色青青的鋪首:「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歌謠影射皇后趙飛燕的得寵。
鋪首銜環在古代建築與墓葬的墓門和棺槨上可以看見。它背後隱含的漢代人的信仰文化。
鋪首的造型多種多樣,既有非常簡單形狀的,也有異常繁複逼真的兇猛奇獸的頭部形狀的。小的鋪着直徑只有幾厘米,大的直徑要有幾十厘米。它們既能當做門拉手及敲門物件,起着實際作用,又能起到裝飾、美化大門門面的藝術效果。
現實意義
常見的北京胡同里民居的大門上,鋪首大多是一對直徑大的十幾厘米的六角形銅鑔模樣,倒扣在門上,即中央有一圓形穹隆,四邊為六角平面形鑔緣,固定在大門之上,穹隆頂部中央有一小孔,一隻卡子穿過大門,門內部分雙向翻起,固定卡子於大門之上,門外部分彎成一圓圈形狀,可以掛門環,也可以掛菱形、令箭形、樹葉形門墜。客人來訪時站在門前,用手拍擊門環或門墜,門環或門墜撞擊在鋪首之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主人聽到後便知有客人來到,走到大門,開門迎客。
視頻
鋪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有驅邪意義的漢族傳統建築門飾----鋪首,搜狐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