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鍋盔牙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鍋盔牙子

鍋盔牙子是陝西咸陽特有的地方名小吃,它實際上和肉夾饃有異曲同工之效,但是饃更脆,更小。鍋盔牙子選用上等麥麵粉和死面(不經發酵),揉壓成馬蹄狀(形似荷葉餅,厚不過一分),上碳火爐烘烤,至表皮酥黃,內里熟透,橫面切開,夾入秘汁滷肉。其肉肥不膩,瘦不柴,夾入餅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個是夾齒留香,回味無窮,堪稱一絕。

基本內容

特 點:秉承了鍋盔的

選 材:麥麵粉和死面

產 地:陝西咸陽

中文名:鍋盔牙子

簡要介紹

陝西咸陽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它實際上和肉夾饃有異曲同工之效,但是饃更小,更脆。

咬一口鍋盔牙子——酥脆溢香、入口即化!吃一個鍋盔牙子——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製作方法

第一步和面:選用關中生長的周期長達10個月的冬小麥所生產的高麵筋小麥粉,按比例和次序加水、小蘇打、植物油等全天然食料,反覆揉搓、摔打直到面光、盆光、手光然後放置一個小時充分醒面。

第二步烙餅:醒好的麵團繼續反覆揉搓成條狀,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劑子」,這時的面要細揉,用擀杖將麵團精心擀成生餅上鏊,表面成型後再放入特製柴火爐中烤制。

第三步燉臘汁肉:選用肥瘦適宜的豬前、後腿肉,剔骨後切成500克左右大小的肉塊,反覆清洗然後空干水,放入燒開的秘制老湯中,用文火燉3個小時至肉色金黃、香氣撲鼻、肉爛可口時出鍋放涼後備用。

第四步夾饃:一般的肉夾饃是熱饃夾熱肉,鍋盔牙子則不同,講究的是熱饃夾涼肉!把熱饃從側面仔細劃開,夾入經過剁碎的臘汁肉,用饃的熱氣把肉里油化開,吃起來饃脆肉香、饃和肉相得益彰。

名稱由來

其實最早鍋盔牙子叫「月牙餅」,因餅被咬一口後形似月牙而得名。秦統一六國之後,天下一統,功德圓滿,「月牙」卻有「月缺」之意,而「牙子」有種子發芽之意,鍋盔則與「郭魁」同音,郭——城邦,魁——第一。象徵大秦帝國欣欣向榮,天下魁首,萬壽無疆!待鍋盔牙子傳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細,口感純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經風行一時,享譽朝野。

歷史記載

相傳它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當年秦始皇遍搜民間佳肴,除在宮廷享用之外,還用於犒賞有功的三軍將士。[1]鍋盔牙子就是在這時候被傳進皇宮。

明末清初因戰爭不斷、社會動盪,這一傳統小吃幾經失傳,清代中晚期,經民間飲食有志之士的挖掘、整理、研究,使鍋盔牙子這一美食重現古都咸陽。民國時期以周、蘇、黃、王四家鍋盔牙子經營商鋪最為有名。

其獨特製作技藝,即使在夏天放十天半個月也不會變質,許多人把它成批成箱地帶往外地、甚至帶往國外作為饋贈佳品,許多星級酒店長期、大量購買,咸陽人也常把它當成宴請遠方賓朋的必備小吃。中央電視台等國內多家媒體對其進行過專題報道。

隨着舊城改造步伐的不斷加快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原來在老城區的老店面和沿街攤點的經營者,或者年老不再繼續經營、或者已移居他鄉,讓鍋盔牙子這一傳統美食又瀕臨絕境。西安市秦一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挺身而出匯集天下有識之士,為挽救並發揚陝西名吃為己任,自籌資金,根據民間傳說和史料文字挖掘和研究鍋盔牙子,恢復鍋盔牙子本來面目,使得這一傳統美食走出咸陽和陝西,享譽全國!

吃法詳情

因為鍋盔牙子白吉饃薄的多,所以經過烘烤已經全部酥透了,入到嘴裡就更是酥脆可口。滷好的肉里沒有太多油湯,夾在熱騰騰的餅里,肉香餅脆。鍋盔牙子一般就着餛飩一起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