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纏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纏頭

來自 古詩文網 的圖片

中文名:錦纏頭

拼 音:jǐn chán tóu

注 音:ㄐ一ㄣˇ ㄔㄢˊ ㄊㄡˊ

出 處:《即事

錦纏頭漢語詞語,拼音是jǐn chán tóu,意思是古代歌舞藝人演畢﹐客以羅錦為贈﹐置之頭上。 [1]

錦纏頭解釋

古代歌舞藝人演畢﹐客以羅錦為贈﹐置之頭上﹐謂之"錦纏頭"。後又作為贈送女妓財物的通稱。

錦纏頭出處

唐·杜甫《即事》詩:「笑時花近眼,舞罷錦纏頭。」詩人並沒有大肆對舞女的舞姿進行刻畫,單單挑選了期間一個「笑」意。懷抱愉悅的心情,跳得歡快,看得愉快;舞女笑顏如花,觀者眼前如花,不知是眼花,抑或是心花矣!

在此,詩人耍了個小把戲,把一些畫面強行刪除,選擇性自動迴避,只把舞女的笑顏塗抹一番。難道是因為「小杜」不再,青春已逝?作為「老杜」,只能撫須回憶往昔,在沉湎之間體現生之艱辛與困苦?所以,即使是「近眼」之「花」,亦僅僅淡然一「笑」而過。

此詩最關鍵一句便是第三,把所有隱藏着的諸多意思,都在一個淺淺又熾熱的「笑」之中給表露出來。老杜一生之艱難,偶爾得一時之暢快,卻偏偏無法釋然,唯有欲說還休。再美好的舞蹈也有結束的時候,舞女會得到自己應得的報酬,反而是人生,終歸還是斷流在不該停留的地方。曲終人散,一地狼藉。

明·沉自徵《鞭歌妓》:「惱得我發衝冠三尺劍生花,休想錦纏頭一曲春無價。」亦省稱「錦纏」。

元·蘭楚芳《粉蝶兒》套曲:「初來時爭着與他錦纏,則為他那歌謳宛轉。」

元•白樸《駐馬聽·舞》 散曲:「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用作為觀眾代表的「劉郎」眼光,用他「錯認風前柳」的幻覺形象,渲染、強調了舞者留給觀眾的難忘印象。

參考來源

  1. 錦纏頭, 詞典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