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來自新聞中心的圖片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中文名稱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氣候類型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AAA級

所屬城市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佳休閒旅遊勝地,與千島湖相媲美,有沙石之雕,兔耳嶺之風情。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寧安市西南60公里處,距牡丹江市區90公里,總體規劃面積為1726平方公里,景區由百里長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三部分組成。鏡泊湖以湖光山色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質奇觀,及唐代渤海國遺址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是可供科研、避暑、遊覽、觀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動的綜合性景區。鏡泊湖婉如一顆璀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北疆上,以獨特的樸素無華的自然美聞名於世,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人。2017年2月25日,記者從國家旅遊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國家旅遊局局長辦公會審議,全國旅資委決定給予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鏡泊湖景區嚴重警告,限期6個月整改。[1]

地理位置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鏡泊湖景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西南部的寧安市境內(東經120°30′~129°30′,北緯43°46′~44°18′)。處於哈爾濱-玉泉-亞布力-大海林中國雪鄉-鏡泊湖旅遊線路的終點,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從更大範圍看,牡丹江-鏡泊湖處於東北亞旅遊圈的中心位置,東南是俄羅斯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南部和西南是吉林省長白山天池旅遊區和松花江源頭-松花湖旅遊區,向西一路則經過大海林中國雪鄉、亞布力滑雪場、玉泉狩獵場、哈爾濱、五大連池等著名風景區及城市,這些構成了鏡泊湖得天獨厚的區位環境。鏡泊湖在牡丹江幹流上,北鄰牡丹江市80多公里。東距綏芬河130多公里,南接吉林省敦化市,距長白山250公里。西靠海林市。鏡泊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最寬處6公里,最窄處300米,水域面積80平方公里,庫容量1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8%以上。

氣候特徵

鏡泊湖位於中緯度亞洲大陸的東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類型。區內年平均氣溫為3.6度,最高溫度為36.2度。因其群山環抱、森林密布、水域遼闊及華夏峽谷的地形結構對湖區的小氣候產生了微妙影響,夏季早晚溫差較大,涼爽宜人。

地質特點

鏡泊湖山脈位於長白山張廣才嶺與老爺嶺過度地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勢起伏較大,湖東及湖南山勢較平緩,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勢平坦。鏡泊湖景區北部地貌複雜,分布着大小12個火山口。山脈最高海拔1260.7米(鹿苑島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339.17米(最低水位標高)。鏡泊湖地質構造結構主要為花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園區西北部的火山群自一百萬年前不斷噴發,形成了一條長達百餘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後一次火山爆發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鏡泊湖,還形成了小北湖、鑽心湖、鴛鴦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

水文特點

鏡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約30多條河流,呈向心式匯入湖中。這些河流多屬山溪性質,水流湍急,徑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沙量小、年徑流量大、流量季節變化明顯、冰期較長等特點。鏡泊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最寬處6000米,最窄處300米,一般寬度在500~1000米之間,最深處70米(在鏡泊湖北部水域),水面積79.3平方公里,蓄水量約16億立方米。第二大湖泊小北湖長約6000米,水面積3.80平方公里。鏡泊湖水位年內變化特徵如下:最高水位多出現在八月至九月,最低水位多出現在三月至四月,多年平均水位為347.95米,最高水位為354.43米,最低水位為339.17米。鏡泊湖水源於牡丹江。牡丹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牡丹嶺,江水比降大,鏡泊湖距牡丹江源頭約300公里,落差達750米左右。

由來

鏡泊湖在《漢書·地理志》中,被稱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稱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後稱呼爾海金,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稱呼汗海,明志始稱鏡泊湖,清稱畢爾騰湖,今仍稱鏡泊湖;公元755年,渤海國從吉林省境內,遷都至今天的渤海鎮,建首府"上京龍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國被契丹所滅,都城被毀。歷史上鏡泊湖一帶的居民主要是肅慎族及其後裔。據中國史書記載:"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肅慎氏來朝納貢"。西漢挹婁、北魏時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時女真、滿族都是肅慎族的後代和支族;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鏡泊湖一帶搞過多項調查,伐木、發掘文物古蹟,建發電廠,抗聯英雄也曾在這一帶活動。解放後,這裡的主要居民是漢族、朝鮮族和滿族。

主要景點

火山地質景觀

在鏡泊湖景區西北部方圓40公里範圍內,分布着大小12個火山口,火山口的直徑在70~550米,深30~132米不等,火山群自一百萬年前不斷噴發,直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後一次火山爆發。鏡泊湖火山錐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黑色玄武岩組成,在台地上分布着國內罕見的大型熔岩隧道,隧道內部結構相似,形態奇異,最長的熔岩洞可達萬米,是國內至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熔岩隧道。盛夏季節洞內仍可見冰景,寒氣逼人,有的洞內則霧氣繚繞,幽深而神秘,極具科考價值,目前尚無專家進行系統考察研究。在熔岩台地上還有各種奇特的火山熔岩景觀,如熔岩橋等。由於火山噴發年代久遠並且不同,加之鏡泊湖優越的地理環境,如今火山口覆蓋着茂密的原始針闊混交林及紅松純林,又被稱為"地下森林",景觀之奇特,氣勢之壯觀,均為國內罕見。[2]

湖泊

鏡泊湖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山重水複、蜿蜒連綿,時而水平如鏡,時而微波蕩漾,秀美無比。在此,不妨摘引一些人們對鏡泊湖的贊詩:"褶曲湖山幾復灣,雲落清波若鏡天"(陳雷:《鏡泊湖上》);"湖光山色綠黛敷,峰迴流轉湖連湖"(錢俊瑞:《調寄添字浣溪沙·鏡泊湖》);"人在鏡中行,雲影天光上下明"(魯歌:《游鏡泊湖調寄南鄉子》)。從這些描寫鏡泊湖的詩篇看,人們對"曲湖"、"平湖"、"明湖"發出了如此深情的感嘆。湖中更有白石砬子、城牆砬子、老鴰砬子、珍珠門、毛公山、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著名景點鑲嵌其間,形成獨特的天然美景,並有美麗的傳說,將其人格化,賦予鏡泊湖極高的美學價值。

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位於百里長湖北端,由黑色玄武岩形成的環狀落水深潭,落差為20米,豐水期為三面溢水,瀑布長一百多米,水流量4000立方米/秒。波濤翻滾,飛流直下,聲震如雷,景色壯觀。如有詩讚:"飛落千堆雪,雷鳴百里秋。深潭霞飛霧漫,更有露漫岸秀。任石阻崖隘,只是沖關奇口"(賴積忠:《調寄水調歌頭·觀瀑》);"林海夜深聞虎嘯,山雨飛瀑作雷鳴"(孫莜祥:《鏡泊湖》)。[3]

相關視頻

鏡泊湖一日游【黑龍江省5A級景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