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蛇王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葉蛇王藤 |
中文名稱 長葉蛇王藤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 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亞目 山茶亞目 Theineae 組 多花組 Sect. Decaloba 變種 長葉蛇王藤 |
長葉蛇王藤(學名:Passiflora moluccanavar. glaberrima)為西番蓮科西番蓮屬下馬來蛇王藤的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為葉兩面無毛。
信息
種中文名:長葉蛇王藤
種拉丁名:Passiflora moluccana Reinw. ex Bl. var. glaberrima (Gagnep.) Wilde
科中文名:西番蓮科
科拉丁名:Passifloraceae
屬中文名:西番蓮屬
屬拉丁名:Passiflora
國內分布:滇
海 拔:120-140
中國植物志:52(1):101[1]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長達6米。莖具條紋並被有散生疏柔毛。葉膜質,披針形、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5-4 (-6)厘米,先端鈍尖或圓形,基部近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毛或近光滑,具4-6枚腺體,葉脈羽狀,側脈5-6對,疏離,網脈不顯;葉柄長7-10毫米,從葉片基部往下2-8毫米處具2枚腺體。聚傘花序近無梗,單生於卷鬚與葉柄之間,有2-12朵花;苞片線形;花梗長5-25毫米,被毛;花白色,直徑2.5-3.5厘米;萼片5枚,長1.5-2厘米,被柔毛,外面頂端無角狀附屬器;花瓣5枚,長1.2-1.6厘米;外副花冠裂片2輪,絲狀,外輪長1-1.6厘米,內輪長1-3毫米,內副花冠褶狀,高1.5-2毫米;花盤高0.5毫米;雄蕊5枚,花絲長6-10毫米,扁平、分離,花葯長圓形,長約5毫米;子房近無柄,橢圓球形,近無毛;花柱3枚,反折。漿果球形,直徑1-2厘米,近無毛;種子多數,三角狀橢圓形,暗黃色。
與原變種的區別為葉兩面無毛。
分布範圍
產雲南(河口、小南溪)。生於海拔120-140米。老撾(川塘),越南(山蘿、老街)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老撾。
主要價值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咬傷,胃、十二指腸潰瘍;外用治瘭疽,瘡癰。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蛇傷除內服外,同時敷傷口周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西番蓮屬的介紹
描 述:Passiflora L. 西番蓮屬,西番蓮科,約400種,大部分布於美洲,少數產亞洲和大洋洲,我國有15種,產西南部至東部,大部供觀賞用. 攀援植物,有腋生卷鬚;葉全緣、指狀分裂或深裂,葉柄常有腺體;花兩性,大而美麗,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常腋生,有時退化為僅具1-2朵花;苞片和小苞片常形成總苞狀;小苞片3,常與花序柄合生,萼片5;花瓣5或有時缺;副花冠由1至數列、絲狀裂片組成;子房柄基部亦圍以膜質、淺杯狀副花冠;雄蕊5(-8)枚,花葯2室,背着;子房1室,有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花柱3;果肉質,漿果狀;種子有假種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