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干曲四首·其二 崔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干曲四首·其二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長干曲四首·其二是一首五言絕句。前二句描繪了男子與女子的共同背景——九江。九江之水,流淌不息,既是他們生活的見證,也是命運的紐帶;後二句突然轉折,點出了他們雖然有着共同的背景和地域聯繫,但卻從未相識的遺憾。

原文

崔顥〔唐代〕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

同是長干人,生不相識。

譯文

我的家臨近九江邊,來來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你和我同是長干人,從小不相識真是很遺憾。

鑑賞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詩歌在語言上平白如話。從字面上看一覽無餘,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江上偶遇的對話。流淌在字裡行間的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同認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鄉的感情讓它獲得了流傳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一個舟行女子只因聽到鄉音,覺得可能是同鄉,便全然不顧忌封建禮教的拘束而停舟相問,可見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報家門,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她盼望見到同鄉的喜出望外的心情。這是因為鄉音讓她感到親切,鄉音讓她產生要見到家鄉親人的衝動。這一切都緣於對家鄉的愛戀。

  男子的答話是「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話雖是出自男子之口,卻是對倆人共同的飄泊生涯的嘆息,是長年流落在外的無奈。這嘆息也是緣於對家鄉的愛戀。

  詩人捕捉住一個生活場景,用白描手法抒寫人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動,饒有生活趣味。

創作背景

  崔顥《長干曲四首》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三十。「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這組詩創作時間未能確證。此詩為其中之一。

簡析

  《長干曲四首·其二》是一首五言絕句。前二句描繪了男子與女子的共同背景——九江。九江之水,流淌不息,既是他們生活的見證,也是命運的紐帶;後二句突然轉折,點出了他們雖然有着共同的背景和地域聯繫,但卻從未相識的遺憾。詩中通過九江、長幹這兩個地域元素,巧妙地構建了男女之間的關係,是欣喜抑或遺憾,耐人尋味;全詩意在言外,餘音裊裊。

崔顥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