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汀縣河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汀縣河田鎮福建省長汀縣轄鎮,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有31個行政村,東鄰南山鎮,南與塗坊鎮濯田鎮接壤,北與新橋鎮相連,西與策武鄉交界。[1]

2019年,全鎮土地總面積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6萬畝,山地面積3.24萬畝)。轄31個行政村,8萬餘人,是閩西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農村鄉鎮,是長汀南部20餘萬人口以及周邊區域的物流集散中心。

中文名:河田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地理位置:東經116°16′-116°30′,北緯25°35′-25°46′

面 積:275 km²

下轄地區:上街、中街、下街等3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河田中街

電話區號:0597

郵政區碼:366301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8萬餘人(2019年)

火車站:河田火車站

車牌代碼:閩F

鄉鎮概況

河田鎮位於素有"紅色小上海,客家首府"之稱的長汀縣中部,東經116°16′-116°30′,北緯25°35′-25°46′,東鄰南山鎮,南與塗坊鎮、濯田接壤,北與新橋鎮相連,西與策武交界。

現轄31個行政村,168個自然村,367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河田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河田鎮始建於唐朝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當時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輯暢行,令人留連,故名留鎮、柳村。唐初以來,不少客家先民舉家陸續遷徙至河田,主要集中在一個當時名叫竹子壟的地方開基創業,故又稱河田為竹子壟。歷史上因經常山洪暴發,洪水泛濫及連續發生多次森林大砍伐,丘陵、山地植被遭受嚴重的毀壞,水土流失連年加劇,河與田連成一片,致使「柳村無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稱為河田。

自然資源

全鎮低山高丘環繞四周,中部開闊,呈鍋形地貌,是長汀縣最大的河谷盆地。海拔300~5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19.5℃,歷史上最高氣溫39.8℃,最低氣溫-4.9℃,年無霜期26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水、光、氣、熱配備良好,適宜各種亞熱帶、溫帶作物生長,具有高產優質的自然優勢,且具有山、水、田、園多種類型兼而有之的土地結構。

經濟綜述

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1145萬元(90年不變價,下同),比1999年31348萬元增加9797萬元,年均遞增10.4%;農業總產值達27661萬元,比1999年的19900萬元增加7761萬元,年均遞增13%;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6324萬元,比1999年12334萬元增加3990萬元,年均遞增10.78%;財政收入達464萬元,其中增值稅26.5萬元,工商稅130萬元,農業稅55萬元,特產稅25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68元,比1999年的2549元增加119元,年均增長1.56%。

農業發展

河田鎮是農業大鎮。物產豐富,品類繁多,糧食及經濟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地瓜、薯類、檳榔芋、油菜、茶葉、板栗、油奈、臍橙、蘆柑、圓金柑等。糧食產量及農業產值均占全縣的六分之一,是長汀縣主要的經濟糧食基地之一。2003年河田鎮加大無公害蔬菜、河田綠A香稻、烤煙種植和果業產業發展力度,重點培育河田雞養殖、瘦肉型生豬和引進網箱養鰻養殖等產業,使該鎮的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無公害蔬菜種植568畝,實現產值113.6萬元;綠A香稻種植8530畝3190噸,實現產值415.7萬元;收購烤煙2.8萬擔,其中有稅烤煙2.06萬擔;果業種植7200畝,實現產值558萬元;瘦肉型生豬出欄2400頭;網箱養鰻28個網箱560的平方水面。為了實現河田雞生產專業化、產品商業化、上檔次、成規模、大發展,河田鎮制定了2008年的遠景目標。到2008年,全鎮養殖8000萬羽,農民人均140羽,建立20個專業村,400戶養殖戶,實現年創產值2.4億元,人均增收600元。

2020年5月26日,河田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視頻

長汀縣河田鎮伯湖村舉辦留守兒童公益夏令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