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嶽麓區白馬實驗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沙嶽麓區白馬實驗小學追求品牌意識,在內涵建設上求發展,打造優秀的校園文化,優良學風滋養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拼搏精神成為學校發展的強勁引擎。
學校簡介
注重構建和諧平安校園,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的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關注留守兒童,關愛每一位學生,着力營造清新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着力打造「正品行、健身心、求真知」的品牌學校。在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的征途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還打造形成了以「愛國主義[1]讀書活動」為主線的育人特色[2]。
相關資訊
長沙市嶽麓區白馬實驗小學韶山研學:少年意志向前 方能行歌萬里
過去的中國,紙硯留香、司南指路、錦緞赴疆;如今的中國,「嫦娥」攬月、「蛟龍」入海、「北海」凌空。數十年腥風血雨,幾千年漫漫征程,曾走過綠茵花溪,也踏過枯骨萬里,即使有那些涼薄甘苦,我們的祖國也依舊披荊斬棘,行歌萬里。
在這百年征程之際,長沙市嶽麓區白馬實驗小學400餘名學子於4月26日-27日,走進偉人故里,回望過往奮鬥路,眺望前方奮進路。
盡着戎裝 研學啟航
「行之察之,行之思之,百聞不如一見」 ,開營第一課,在韶山營地總教官的主持下,白馬實驗學子通過升國旗、奏國歌、授營旗、立誓詞等一系列儀式流程,明確研學目標,立志偉人故里,開闊視野、增智啟慧、涵養德性。
馮熙蘭書記為全體學子致開營辭,對此次研學表達了充分的期待。來自1604班的張懿樂同學作為學生代表上台演講,表示吾輩少年定勉力前行,當不負時代殷殷囑託的遠大志向。
天工造物 非遺育美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一代代文化匠人不懼苦辛,甘當華夏文明的守門人,秉持「工匠精神」,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一顆初心綿延不息。
白馬學子走進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啟非遺文化之旅,覽長沙湘繡、釉下五彩瓷等一眾瀟湘非遺,觀湘潭皮影戲、三棒鼓、花鼓戲等經典戲曲,體驗湘潭石鼓油紙傘製作技藝。通過創意和想象,讓非遺與日常生活發生聯繫,將「擇一事,終一生」作為人生信條,傳承「大國工匠精神」。
化身小農夫 鄉間拾野趣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牛司令農耕基地里,白馬學子化身小農夫,走下田地,親歷田野,親身參與鐵犁牛耕、蔬糧採種、漁獵體驗三項農耕生產勞動項目,以科普農耕文化為媒介,以綠色自然田野為課本,探秘農知農事,體驗農耕農作,感知農情農習。
歌舞青春 築夢韶華
耕作未盡興,暮色忽已至,星月漸出,炫彩乍現。群情飛揚的白馬學子舞動着手中閃耀的熒光棒,在陣陣歡呼聲中,青春晚會正式開啟。頓時,燈光如海、歌聲如潮,動感十足的歌曲演繹、活力四射的舞蹈風暴接踵而來,迸射着青春的激情,展現着白馬學子綻放青春,不負韶華的希冀。
參考文獻
- ↑ 突出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搜狐,2021-03-06
- ↑ 讀書的好處10條,有途網,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