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國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妃墓考古發掘報告。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7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精裝2集,上集約31.6萬字,插圖114幅。下集,圖版244面(其中彩色版64面)。正文分4部分,以及結語和後記。

1.墓葬位置和發掘經過。該墓位於長沙市東郊五里牌附近,1972年配合基建進行發掘。

2.墓葬形制。分墳墓、葬具和屍體3部分介紹。此墓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長方形土坑豎穴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構成。墓底鋪墊有白膏泥,在槨室上部及四周填木炭,其外再填白膏泥。葬具由龐大的槨室和四層套棺組成,均保存完好。棺用厚重的松木板構築,四層套棺均為梓木製成,呈長方箱形,內壁髹朱漆,外壁裝飾彩繪各異。最外層為黑漆素棺。第2層為黑地彩繪棺,飾有雲氣紋及神怪和禽獸。第3層為朱地彩繪棺,飾有仙人、龍、虎、朱雀和鹿等祥瑞圖案。第4層為錦飾內棺。屍體為一女性,年令50歲左右,仰身束肢直伸,外形保存完整。病理解剖表明屍體的纖維性結締組織、肌肉組織、骨骼組織和軟骨,以及內臟器官等均保存較好。病理檢查證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種疾病,如冠心病、多發性膽結石症;全身多處動脈粥樣硬化症。致死的原因可能是由膽絞痛引起冠心病發作的結果。

3.隨葬器物。主要放置在4個邊箱之中,共計1000餘件。分彩繪帛畫;紡織品和衣物;漆器;木俑;樂器;竹笥;其他竹木器(附草蓆);陶器(附泥質冥錢);金屬品及其他;竹簡10節敘述。彩繪帛畫出土時放置在錦飾內棺的蓋板上,保存完整,色彩鮮艷,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帛畫呈T形,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繪日、月、升龍及蛇身神人等圖像,象徵天上的境界。下部繪交龍穿璧和墓主人出行,以及宴饗等場面,整個圖案寓意「引魂升天」。紡織品和衣物,是此墓的重要發現,不僅數量大,品種多,而且保存較好。計完整衣物58件,其中有單衣、夾袍、綿袍、裙、襪、手套和香囊等;單幅成卷絲織品46卷,品種有絹、紗、綺、羅綺和錦。其中最能代表當時最高紡織技術水平的有薄如蟬翼,重不到一兩的素紗單衣和絨圈錦。漆器保存完好如新,主要有鼎、鈁、鍾、盒、匕、卮、勺、耳杯、盤、盂、案、匜、奩、幾、屏風等。大部分為木胎,少數為夾紵胎。在149件漆器上用硃砂、紅漆或黑漆書寫有文字,有「君幸酒」、「君幸食」、「軑侯家」,以及表明容量的「二斗」、「四斗」、「七升」等字樣。木俑,分着衣侍俑、歌舞俑及彩繪立俑和樂俑。二十五弦瑟、二十二管竽和竽律一套(共12管),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竹笥共48個,笥呈長方箱形,內盛放有衣物和絲織品、食品和中草藥等。竹簡312枚,系一冊隨葬器物單,即「遣策」。

4.年代和死者。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的特徵和組合情形,作者推定此墓年代約當文帝五年(前175)之後,至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死者可能是某一代軑侯的妻子。結語。總結了此次發掘的主要收穫,主要是豐富了關於漢代考古的知識,為研究西漢初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同時也為研究漢代社會歷史提供了可靠的物證。

本報告資料豐富,圖版精美,為研究西漢初期中國南方地區農業、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諸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 相關視頻

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裡面的文物真讓人嘆為觀止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 精確記載五大行星運行規律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定義是什麼,有途網,2020-06-19
  2. 專著和學術論文,豆丁網,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