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衡會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衡會戰
長衡會戰,又稱湖南會戰,中國軍隊為打破日軍進行的一場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1944年5月底到9月初,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
長衡會戰中在長沙的戰鬥是1944年5月27日至6月18日在長沙及湘北地區進行的,又稱第四次長沙會戰;在衡陽的戰鬥是1944年6月19日至9月14日在衡陽及湘中地區進行的,又稱衡陽保衛戰。
戰爭背景
1943年秋季,當日軍在太平洋戰爭逐步處於守勢後,日軍大本營即開始醞釀"通過攻占中國湘桂、粵漢鐵路以及京漢鐵路南段沿線各主要地區的作戰" 。日軍的中國派遣軍"首先希望迅速瓦解重慶政權,早日解決日華問題,自1944年初起,曾數次向大本營提出進行打通京漢路戰役的意見" 。因此,經過日軍大本營多番醞釀,於3月10日正式下達了"一號作戰計劃",最終確定的作戰目的為"擊敗國民黨軍,戰略並確保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要衝,以摧毀第空軍之主要基地,制止敵軍空襲帝國本土以及破壞海上交通等企圖,同時摧毀重慶政權繼續抗戰的意圖" 。
1944年4月17日夜間,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出動10多萬人,乘夜渡過黃河,向平漢鐵路南段豫中發起進攻,揭開"一號作戰"序幕。日軍經過30多天,擊潰40多萬中國軍隊,占領了河南全省,打通了平漢鐵路。
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總計動員兵力約51萬,其參戰兵力之多、作戰地域之廣,打破了日軍侵華以來的空前記錄,據稱在日本陸軍作戰史上亦是史無前例的。對中國軍隊而言,它也是1938年以來所遭遇到的規模和破壞力最大的一場戰役。數十萬士兵及無數的平民傷亡;國民政府的統治區域被日軍的南北通道切成兩半;在失去1/4的工廠的同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亦隨之銳減。此次軍事敗挫,暴露了國民政府軍隊的諸多弊端。它與同時俱來的經濟蕭條與政治危機一起,使抗戰勝利前夕的國民黨政權遭到一場災難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