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閃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閃點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閃點

外文名稱;Flash point

提出者;泰格

應用學科;熱力學概念

適用領域範圍;物理,化學

影響因素;密度、液面氣壓

閃火點,又叫閃點,是材料或製品與外界空氣形成混合氣與火焰接觸時發生閃火併立刻燃燒的最低溫度。表示材料或製品的蒸發傾向和受熱後的安定性。是材料或製品貯存、運輸及使用中安全防護的重要指標。閃點高的材料或製品不易起火引起火災;閃點低的貯運時需注意安全。[1]

簡介

閃火點,又稱閃點,物質在規定條件下受熱到開始被火苗引起閃火時的溫度。物質閃點的高低主要與其蒸發性有關;餾分愈輕,愈易蒸發,閃點就愈低。物質的閃點愈低,就愈容易被火苗點燃引起燃燒,火災的危險性就愈大。所以,閃點可以被看為防火安全指標。各種液體是易燃還是可燃,就是根據其閃點高低分組的。

測定重質油料如潤滑油的閃點,如發現其閃點急劇下降,可判斷其混入了輕質燃料油。瀝青在規定的閃點儀中加熱至產生一瞬即滅的閃火時的最低溫度。最常採用的是布林肯開口杯閃火點、克利夫蘭開口杯閃火點和潘馬氏閉口杯閃火點等。我國現行標準採用布林肯開口杯閃火點。從消防觀點來說,液體閃點就是可能引起火災的最低溫度。閃點越低,引起火災的危險性越大。

鑑別

緩慢加熱物質至一定溫度,如出現火苗,即閃火而燃燒,但瞬間熄滅,此溫度就稱為閃火點(flash point)。但如果溫度繼續升高,其所發生的揮發組分足以繼續維持燃燒,而火焰不再熄滅,此時的最低溫度稱為物質的着火點(ignition point)或燃點。

測定方法

(1)Tag閉杯法(Tag Closed Cup),簡稱TCC,適用於閃火點低於80℃的物質。

(2)Pensky-Martens閉杯法,為測定較高閃火點的方法,簡稱PM法。

閃點是在閃點測定儀器中測定的,根據測試儀器的不同,可分開杯試驗閃點(Open cup)以O.C.表示和閉杯試驗閃點(Closed cup)以C.C.表示。前者是將易燃液體放在一個開敞的容器中加熱所測得的閃點;後者是將易燃液體放在一個特定的密閉容器中加熱而測得的,閉杯試驗閃點一般要比開杯試驗閃點低4~5℃。各國所使用的儀器其標準有所不同,英美等國採用的測試儀器有彭馬氏(Peusky-Martens)儀器(閉杯試驗)和克利夫蘭(Cleveland)儀器(開杯試驗), 這兩種儀器是《國際海運危規》中所推薦使用的標準儀器。

通常易燃液體的閃點按溫度的高低可分為3類:(1)低閃點液體,即閉杯試驗閃點低於-18℃;(2)中閃點液體,閉杯試驗閃點在-18~23℃;(3)高閃點液體,閉杯試驗閃點在23~61℃。閉杯試驗閃點在61℃以上的,稱可燃性液體。如汽油的閃點為-45℃,屬低閃點液體;而酒精的閃點為14℃,屬中閃點液體。

影響因素

閃火點的高低,取決於可燃性液體的密度,液面的氣壓,或可燃性液體中是否混入輕質組分和輕質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體使用過程中若閃點突然降低,可能發生輕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對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須引起注意。

可燃液體的閃點隨其濃度的變化而變化。閃點的高低與油的分子組成及油麵上壓力有關,壓力高,閃點高。

閃火點是防止油發生火災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熱溫度應低於閃點10℃;在壓力容器中加熱則無此限制。

從防火角度考慮,希望油的閃點、燃點高些,兩者的差值大些。而從燃燒角度考慮,則希望閃點、燃點低些,兩者的差值也儘量小些。

參考來源

GRABNER 微量閃點儀操作

參考資料

  1. 什麼是閃點,360問答 , 2013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