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樓觀台(非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問道樓觀台》是中國當代作家非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問道樓觀台
暮色中,伴隨夕陽的餘暉,應和一頭青牛的腳步以及一位老者的一句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位老者騎着青牛,一步步踏進夕陽,走進了悟道的冥冥之中。
樓觀台,在我的意識里,只是個名字。我只聽別人說過這個地方,但從來沒有涉足過。聽說這是道教創始人老子,修道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可謂悟道修身的好去處。
有幸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便走進了樓觀台。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都那麼不經意的發生了。真所謂,有意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就這樣誤打誤撞的來了,也這樣輕鬆自在的遊玩了。
走進樓觀台,看山,看水,看風景,看人。我感覺我身邊的所有一切,都充滿了道意。遍地是道,到處都是修身的風水寶地。
一陣風吹過,河水盪起漣漪,草木隨風搖擺,遊人的頭髮吹拂在風中。風帶着幾千年的歷史,爬過樓觀台的欄杆,石碁,房頂,瓦礫……,撫摸着雕像,以及雕像上深邃的眼眸,我感覺這陣風吹的輕鬆,自然。好比一種聲音,滋潤心田。這種來自大自然的賞賜,像老子悟道時恍然開悟的呼吸,來自丹田,來自萬物蒼生,我感覺我的心應該在幾千年前,跟着老子的心跳在跳動。
樓觀台的靜,曲徑通幽,禪房草木深。那種靜,遠離世俗,遠離誘惑,遠離紛紛擾擾,遠離了一切欲望。
站在河邊,聽流水潺潺。這靜中的動,好比一曲梵音,淨化心靈。此刻,我感覺自己是自己,跟自然萬物同在。我感到,這河床上的流水,不是流水,是我自己,我跟水融為一體。我也融入到了這此刻,安靜的空間,我是這空間的氣流,青草,石頭,以及腳下的沙土。此刻,我是虛無,我是我自己,我也是自然萬物。好比伏羲的八卦,好比周文王的易經,好比五行,陰陽。我就是陰中的陽,我也是陽中的陰,我是合二為一。
時間過的真快,我似乎感覺我是剛走進樓觀台,不經意,不留神的功夫,便是夕陽西下。
我喜歡賞景,尤其是黎明前的清晨,還有黃昏後的暮色。因為一個是一切的開始,一個是一切的結束。佛教有句話: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大事,其餘的都是小事。這兩個極端,是量變到質變。
人生本來是一場虛無,我們來自於自然,勢必要回歸自然。上古神話說,女媧造就了人,是用柳枝和泥土甩出來的,落地成人,所以人生命的歸宿,勢必是黃土,是一撮黃沙。
老子說;道法自然!這自然之道,就是「無為」,「順其自然」,凡世間萬物,都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好比一江水,時而急快,時而緩慢。看似平靜如鏡,實則動感激流。春有春花,夏有酷暑,秋有落葉,冬有飄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是順其自然,而不是強求強取的。
現代社會,人們為了利益,為了金錢,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出。違背道理倫理,違背自然規律……比比皆是。衣食住行中,都是催化劑,催熟,催產,……。這些不合時宜的產物,都是對生命的一種傷害。
修身養性,就要悟道。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修身養性,就要看淡一切,順其自然規律。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拋棄什麼。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思想,在古代很是適應於新朝剛建立,戰亂剛止,天下歸一,修養生息,調節生產,養精蓄銳。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沉迷於酒色,荒淫無度,最終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四面楚歌。最終被稱帝的李淵,滅了隋朝。唐朝建立初期,就是以道教為主要思想,使人民修養生息,調節生產。
暮色撒下來,落在樓觀台的瓦礫,紅牆,草木……,這暮色中的景色十分怡人,安靜中充滿十足的優雅,整個空間,仿佛被靜止。
遠看夕陽西下,十分寧靜的樓觀台,像一場死亡一樣安詳。坐落在暮色中,我像一個悟道者,站在台階上,仰頭閉目,把自己拋開,把自己脫離在這暮色中,跟樓觀台的景致,融合在一起。
樓觀台的道,不需多問,無需多問。
草草木木,山山水水,……,都滲透了道,所到之處,所踩之地,所沐之風,所感之觸,所生之情,皆有道,皆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都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應該愛惜和尊重我們的母體,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萬事萬物皆有生命,我們都應該平等的對待。不以自己之私,快活自己,苦了其它。
道家的又一個名人,莊子。他的妻子死了,好友前來弔喪,看到他不僅不哭,而且還自娛自樂高興不已。好友不解便問,莊子冷靜回答:人生,生老病死,鰥寡孤獨,都是自然之道。死去的人,跟活着的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唯一的區別就是時間。
是啊!人生路上,我們應該學會淡然,活的簡單些,糊塗點,不強取,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
樓觀台,有幸來之,使我開悟自身,崇拜老子的智慧,讚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是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作者簡介
非魚,男,原名,李洋洋。曾用筆名;李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