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詞之一。

詩詞原文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1]

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

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

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

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故園恣閒逸,求古散縹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

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聞君臥石門,宿昔契彌敦。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

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作品譯文

春華掩映滄江明月,秋色如同碧海層雲一樣悠遠。

我們離別快居一年,常常思念你。

我在南方楚水邊,你在淮山北。

夢魂雖然會飛來,可不能會面。

以前我們在嵩山東坡,同床共被,愜意如羲皇上人。

賞玩綠蘿而嘲笑仕宦,居住丹壑而鄙視朝廷。

晚年我們各自分離,高興去那就去那裡。

我在在雁門關的時候,你卻在峨眉山作客。

思年高懸在萬里之外,滯留的身影卻被山水相隔。

各仗長劍歸來,相逢洛陽的城郊。

洛陽阡陌噪音喧喧,令人心煩意亂。

世路如迷津,那裡有出路?依仗權勢的人隨風翻騰。

跟朝廷說句再見,長嘯着回歸故鄉。

故園多閒逸,可以恣行無忌,打開書卷看看古籍。

早就想去名山隱居,然而婚娶大事還沒有辦妥。

人生變化太多,世事那有那麼單純?

每每想起此事就憂心如焚,悵然不安。

聽說你現在雲臥石門,以前我們多麼融洽。

剛剛來到桂樹茂盛的幽壑隱居,用不着羨慕桃花源。

你抱負遠大,胸懷寬闊,此地還有古代幽人的遺蹟。

松風清朗,瑤瑟幽鳴,觀賞溪月,頻酌芳樽。

真是個值得欣賞的安居之處,丹心有待到此一論。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走進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