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閩北水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閩北水仙

中文學名: 閩北水仙

門: 被子植物門

科: 石蒜科

種: 閩北水仙

界: 植物界

綱: 單子葉植物綱

屬: 水仙屬

分布區域: 產自閩北

閩北水仙,是烏龍茶類的上乘佳品。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帶。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閩北水仙茶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品種,適制烏龍茶,發源於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

品質特徵

閩北水仙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呈「三紅七綠」狀。安溪鐵觀音茶條捲曲、肥壯圓結、重實勻整、色澤油亮沙綠,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肥厚,呈綢面光澤;內質「音韻」獨特,蘭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鮮,回味悠長,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閩北水仙的成品茶外形狀實勻整,尖端扭結,色澤砂綠油潤,並呈現白色斑點,俗有「晴蜓頭,青蛙腹」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於有甘爽回味,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邊明顯。在半發酵的烏龍茶類中堪與鐵觀音匹敵的就是閩北水仙了,該茶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一帶,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地域毗連,群山起伏,雲霧繚繞,溪流縱橫,竹木蒼翠。水仙茶樹屬中葉種小喬木型,其特徵為主骨明顯,枝條粗壯,葉大呈橢圓形且呈深綠色,葉肉厚,表面革質有油光,水性長,香味並重,嫩梢長而肥壯,芽葉透黃綠色。

產地生境

始產於百餘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大湖村帶。現主產區為建甌、建陽兩縣。 閩北地區(現稱南平市)位於北緯26°15』~28°19』,東經117°00′~119°17』,地處武夷山脈的東南坡,閩江上游,南與三明市交界、東與寧德地區相鄰,西與江西接壤。東北與浙江毗連。在福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內的中亞熱帶暖區,溫暖多濕.年均溫度17℃~19.5℃,高山、半高山地區在14℃~17℃之間,年降雨量在1596~1848毫米,年平均日照量1700~2000小時,無霜期310~250天,南北部有差異。一般年份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長,秋溫高於春溫。境內峰巒起伏,森林密布,建溪、富屯溪流貫其境,地形複雜,山地和丘陵地占80%以上。茶區土壤多數為紅壤,海拔較高處也分布有黃壤和山地棕壤,由於森林覆蓋面大,土壤表層有機質較豐富。一般含量為1%~2%,pH值4.5~6.5.礦質營養較多,土層較深厚,茶樹生長條件得天獨厚。

製作工序

水仙根系分布較深,栽植時,土層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寬;分枝能力弱,應及時修剪、摘頂,促進分枝;有易衰現象,枝幹害蟲多,宜加強培肥,采養相結合。按「開面」采,頂芽開展時,采三、四葉。正常年景分四季採摘,春茶(穀雨前後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後)。每季相隔約50天。

制茶過程,做青階段與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茶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殺青後的焙制工序採用武夷岩茶的殺青與揉捻方法交叉進行,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 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播青、殺青、揉捻、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

由於水仙葉肉肥厚,做青須根據葉厚水多的特點以「輕搖薄攤,搖做結合」的方法靈活操作。包揉工序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揉至適度,最後以文火烘焙至足干。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1]

參考資料

  1. [1],閩北水仙茶的沖泡方法 普洱茶網 ,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