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閶門即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閶門即事

作品名稱: 閶門即事

作 者: 張繼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閶門即事》是唐朝張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閶門即事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注釋譯文

①閶chānɡ門:城門名。在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古時閶門建築雄偉壯麗。唐代尤為繁華,是宴請和送迎之地。


②樓船:亦作「樓舩」。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戰船。有時也指有樓飾的遊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青蛾皓齒在樓船, 橫笛短簫悲遠天。」


③郡郭:近郊


④新煙:古代風俗,清明前的寒食節禁止燒火,到了清時節重新起火。煙指煙火。


[簡要說明]蘇州本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由於封建統治者大量召募農民服役,使得田地荒蕪,清明無煙,一片淒涼。作者對此深感痛心。


作者簡介

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第,歸鄉。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大曆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後來其妻亦歿於其地。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流傳後世,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楓橋夜泊》一首最著名。[1]


高仲武評張繼的詩:「事理雙切」,「比興深矣」,「不雕而自飾,丰姿清迥,有道者風。」他的詩不但「有道者風」,也頗有「禪味」,這是當時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風氣,他自也不例外。但他並無一般仕宦者的官僚習氣,曾作感懷詩:「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他不逢迎權貴,與當時同是進士出身的詩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時有往來。


劉長卿有《哭張員外繼》詩,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輝玉潔,都是詩人。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選錄至德元年至大曆暮年詩人二十六家的詩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張繼詩三首。高仲武評雲:"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其於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髮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如'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可謂事理雙切。又'火燎原猶熱,風搖海未平',比興深矣。"從評語看來,可知他家世代是詩人,我們已無法知道他是誰的子孫。他的詩見於《全唐詩》者,只有四十餘首,其中還混入了別人的詩。但宋人葉夢得曾說:"張繼詩三十餘篇,余家有之,"(《石林詩話》)可知他的詩,在南宋時已僅存三十餘首了。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流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這首詩首先被選入《中興間氣集》,題目是《夜泊松江》。以後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於眾口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