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閻良區關山街道

閻良區關山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地處陝西閻良區東部。東與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鎮接壤,南與臨潼區相橋街道毗鄰,西分別與武屯街道和新興街道相鄰,北分別與渭南市富平縣留古鎮和張橋鎮為畔,總面積85.1平方千米。

關山街道是千年古邑,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鎮,陝西省重點建設示範鎮、教育強鎮,西安中國最大的甜瓜之鄉、相棗之鄉。

截至2020年6月,關山街道下轄26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25個行政村。2011年,關山街道總人口58054人,農業總產值達到7.9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205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588.2萬元,各類存款餘額9.2億元。 [1]

中文名: 關山鎮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地理位置: 閻良區東部

面 積: 8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關山村文化路3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89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58054人(2011年)

目錄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相傳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八王趙德芳為避京師之嫌據此築城,恰處荊山之尾,要衝得名關山,因以為名。

建置沿革

唐武德元年(618年),設平陵縣(今關山粟邑廟附近)。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縣為粟邑縣。唐武德年間,粟邑縣屬雍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撤粟邑縣併入櫟陽縣。

元至元四年(1267年),隨櫟陽縣併入臨潼縣。

明萬曆五年(1577年),設立關山鎮,為撫民廳駐地。

清雍正八年(1730年),臨潼縣丞移駐關山。

清嘉慶元年(1796年),設縣丞署。

民國二年(1913年),設縣佐署。

民國八年(1919年),設臨潼分縣,管理臨潼縣渭水以北各鎮事務。

民國十九年(1930年),分縣廢。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關山設立聯保處。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聯保為鎮,下轄6保64甲。

1949年5月,改為臨潼縣關山區。

1950年4月,設立臨潼縣第八區,轄7鄉。

1958年,為相橋公社關山管理區。

1961年,撤銷管區,成立關山公社。

1984年,改設關山鄉。

1987年8月,關山鄉劃歸西安市閻良區管轄。

1997年7月,撤銷關山鄉,設立關山鎮。

2002年2月,撤銷康橋鄉,併入關山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關山鎮面積51.4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關山、東興、南樊、北樊、喬家、南梁、界牌、傅馬、北馬、水寨、新義、老王、孫家、南房、蘇趙15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關山鎮有轄關山、東興、南樊、北樊、水寨、新義、喬家、南良、界坊、付馬、北馬、老王、孫家、南房、蘇趙、康橋、東丁、北馮、樊家、康村、新馬、南馮、粟邑、炮張、劉家、長山、代家2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83個村民小組,設有91個自然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關山街道下轄26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25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關山村文化路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關山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東部。東與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鎮接壤,南與臨潼區相橋街道毗鄰,西分別與武屯街道和新興街道相鄰,北分別與渭南市富平縣留古鎮和張橋鎮為畔。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千米,總面積85.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4.6平方千米,占99.4%;水域0.5平方千米,占0.6%。距區人民政府駐地15千米。

地形地貌

關山街道地處關中平原北部,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形主要有渭河沖積平原和黃土台塬,境內最高處位於南房村劉西組北,海拔466.7米;最低點位於炮仗村南組西,海拔高367.9米。

氣候特徵

關山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暖乾旱多風、夏熱多雷雨大風、秋涼積淋降溫快、冬寒多霧少雨雪。多年平均氣溫13.6℃,1月平均氣溫-1.2℃,極端最低氣溫-20.6℃(1955年1月10日);7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1.9℃(1966年6月21日)。最低月平均氣溫-5.5℃(1995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39.8℃(1998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6℃,最大日較差13℃(1988年9月25日)。生長期年平均253天,無霜期年平均215天,最長達232天,最短為2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51小時,年總輻射111.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15天(一般為3月5日—10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548.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2天,最多達119天(2011年,關山街道),最少為43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36.6毫米(195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69.6(1977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關山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溫泉河(亦名葦子河)、石川河等。河流總長度21.9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下米,年徑流總量2.15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2.1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石川河,自西北至西南流經樊家、康橋、東丁、北馮、粟邑、炮張等村,境內流長18.9千米,流域面積85.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溫泉河。

自然災害

關山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暴雨、大風、冰雹、霜凍、地震等。其中乾旱占災害總量的83%,大旱平均每3年一遇。暴雨多發生在每年的6月—8月底,年均發生0.6次。最為嚴重一次發生在1988年7月19日晚9時,境內突降暴雨,持續降水1小時,降雨量達87毫米,沖毀民房65間,347戶居民被洪水圍困,156噸糧食被淹沒,3575畝糧、棉田被沖毀。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轄區總人口5805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760人,城鎮化率32.3%。總人口中,男性29197人,占50.3%;女性28857人,占49.7%;18歲以下10204人,占17.6%;18—35歲16465人,占28.4%;35—60歲23292人,占40.1%;60歲以上8093人,占13.9%。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8034人,占99.97%。2011年,關山街道人口出生率10.08‰,人口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長率5.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關山街道財政總收入8415.3萬元,比上年增長2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323.5萬元,比上年增長35.9%,是1966年的743.1倍,比1978年增長617.1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60.3萬元,增值稅265.3萬元,企業所得稅170.5萬元,個人所得稅170.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4.7%、66.2%、-23%、-14.5%。

人民生活

2011年,關山街道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9321.6元,比上年增加216.9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0198元,比上年增加2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41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關山街道農業耕地面積9.6萬畝,人均1.65畝。農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124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890萬元,2011年達到7.9億元;農業增加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8%。

種植業

關山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關山街道糧食生產39975噸,人均582千克,小麥20646噸,玉米19321萬噸。關山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甜瓜、棉花、蔬菜等。2011年,關山街道棉花種植而積2.3萬畝,產量2143.5噸,可向社會提供1450.7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45853噸,主要品種有菜花、西葫蘆、黃瓜,其巾菜花2739噸,黃瓜2925噸,西葫蘆3953噸;甜瓜種植面積4.2萬畝,產量12.4萬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累計造林3.3萬畝,其中防護林2.4萬畝,經濟林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3.5萬株,林木覆蓋率20.9%,活立木蓄積量10.3萬立方米。2011年,關山街道水果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2.2萬噸,主要品種有相棗、葡萄、桃,其中相棗0.7萬噸,葡萄0.4萬噸,桃0.7萬噸。

畜牧業

關山街道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生豬、奶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關山街道生豬飼養量1.7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羊飼養量3.3萬隻,年末存欄2.7萬隻,收購山羊板皮6400張;牛飼養量9981頭,年末存欄8127頭;家禽飼養量24.1萬羽,上市家禽12.5萬羽。2011年,關山街道生產肉類1242.1噸,其中豬肉968.4噸,牛肉179噸,羊肉94.7噸;禽蛋1298噸,鮮奶3.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6%。

漁業

關山街道有淡水水面0.5平方千米。2011年,關山街道漁業總產值1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1%。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320台(輛)。

第二產業

關山街道初步形成了以麵粉加工、乳製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麵粉加工、乳製品等農副產品加工型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1.2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7萬元,2011年達到1.2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4%。2011年,關山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9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商業網點400個。2011年,關山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郵政網點29個,投遞點8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4.9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4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600件,征訂報紙51.5萬份、期刊2.3萬冊,業務收入214.6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7萬戶,比上年增加9461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9%;移動電話用戶2萬戶,比上年增加1.1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99%,比上年提高126.4%;光纜線路總長達15.7千米,主幹電纜達7.9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1.5萬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6431個,寬帶接入用戶5509戶,比上年增加1071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715萬元。

金融業

2011年,關山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588.2萬元,是1978年的79倍,比上年增長7.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實現稅收579.3萬元。年末有信用聯社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9.2億元,比上年增長9.78%,是1978年的1672.1倍;人均儲蓄10.1萬元,是1966年的2966.1倍,比1978年增長2019.2倍;各項貸款餘額1.85億元,比上年減少7.34%,是1978年的4335.4倍。

保險業

2011年,關山街道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973萬元,比上年增長9.73%,是1978年的589倍;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83萬元,比上年增長8.9%,是1978年的783.2倍;人身險保費收入490萬元,比上年增長3.5%,足1978年的569.3倍。

交通運輸

交通

關山街道已形成由鐵路、公路兩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兩延線、兩侯線過境,其中西延線境內長12千米,為雙軌單線鐵路,設關山1個站,通往延安;侯西線境內長近12千米,為雙軌單線鐵路,通往山西侯馬。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42.4千米。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鎮區道路總長度7.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4米;道路鋪裝面積1.6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85平方米。

運輸

2011年,關山街道客運總量34.04萬人次,貨運總量29.9萬噸;關山站為縣級站,日均有6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13人次,年貨運吞吐量6.7萬噸。關山公路站為三級汽車站,日均發送46輛客車,日客運量92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9.3萬噸。2011年,關山街道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320輛,235.8噸位;客運汽車11輛、330座位;貨運周轉量37520萬噸·千米,客運量54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0960萬人次·千米。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公交運營車輛23輛,其中汽車23輛,電車0輛,萬人擁有量為3.96台,年客運量30萬人次。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專業技術人才690人,經營管理人才37人,技能人才59人,農村實用人才84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1371人,專任教帥46人;小學10所,在校生人2660人,專任教師2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295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住校生2386人,專任教師165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8所。主要學校有關山中學、康橋初中、關山初中,其中關山中學為省級標準化高中。2011年,關山街道教育經費達7005.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28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513.2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414.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8%、10.99%、16.15%、12.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4%,比上年提高了1.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2個,其中團體會員1個,個人會員4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刀客麻子娃》;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164人,年演出596場次,觀眾達7.89萬人次;文化專業戶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1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8個,建築面積3720平方米,藏書5.6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鑼鼓、「蹩鼓」、「跑騾車」、芯子、竹馬等,其中關山「蹩鼓」2006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26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3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關山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衛生院2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27個;病床251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1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3張,固定資產總值24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關山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64萬人次,住院手術659台次,出院病人4.64萬人次。2011年,關山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3.54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4萬人,參合率99.1%;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26‰、8.00‰、5.89‰。

勞動就業

2011年,關山街道新增就業人員557人,有16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全年共幫助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7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社會保障

2011年,關山街道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026萬元,比上年增長5.4%,基金支出合計892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288人,比上年末增加66人,其中參保職工995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93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61人和5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202人,比上年末增加38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26人,比上年末增加17人。1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54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5.3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93人,比上年末增加8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61人,比上年末減少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60人,比上年末增加14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24人,比上年末增加24人。參加失業保險885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422人,比上年末增加7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00人,比上年末增加91人。參加工傷保險445人,比上年末增加45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4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2人,比上年增加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2人,比上年增加1人。參加生育保險1067人,比上年末增加217人,全年共有2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3人次。截至2011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8件,結案18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8件,占34%,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17件,結案率100%,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20件,結案率為92%。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15件,比上年減少19%,涉及勞動者8人,比上年減少7.5%,當期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7件,比上年減少20%。

社會福利

2011年,關山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7戶,人數186人,支出58.6萬元,比上年增長5.7%,月人均262.4元,比上年增長2%;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人次,共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19.4%;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9人次,支出5794元,比上年增長29.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9戶,人數2371人,支出280.6萬元,比上年增長78.8%,月人均98.6元,比上年增長2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3人,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47.6%;農村醫療救助2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32人次,共支出38.7萬元,比上年增長94%;農村臨時救濟7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40%。2011年,關山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447人,緊急轉移安置24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840畝,倒塌房屋971間,直接經濟損失771萬元,救災支出141.2萬元,比上年增長540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3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38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1萬元,比上年增長24.97%。社會福利費5.4萬元,比上年增長4.5%,收養8人。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7000元,捐贈物資折款8000元,接收捐贈衣被7000件,使7868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視頻

11 鑼鼓《歡慶鑼鼓》閻良區關山鎮政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