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阜南縣郜台鄉桂廟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阜南縣郜台鄉桂廟小學發揮教研組集體備課的作用,培養廣大教師教科研能力,創設一個人人參與,科研興教的氛圍[1]。促進了新課程在我校實施,教師教科研能力,教學水平有顯著的提高。

校園諮詢

蒙窪足球的守望者——記安徽省阜南縣郜台鄉桂廟小學校長張志洪

「張建坤,注意了要守住球門,動作要快,球來了……快……快……」「聶陌晗跑起來,把球傳給曾子琪……」這呼喊聲在夕陽的餘暉下響徹在蒙窪蓄洪區的淮河岸邊一個學校操場上。操場上郜台鄉桂廟小學張志洪老師滿身是汗不時的奔跑不時的呼喊,指揮着一群淮河岸邊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熱火朝天的進行足球訓練。陽光照耀着淮河邊的青綠青綠的樹葉,立在堤壩上桂廟小學在彩色的夕陽中加上這隻飛起的足球一起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墨畫。張老師的足球隊是這幅畫濃彩重抹的一筆,可是這一筆卻充滿了張老師春夏秋冬的艱辛汗水編織的感人故事。

足球夢想由此起航

在一個蟬鳴灑滿淮河岸邊的桂廟小學秋季開學時候,張志洪老師一個人沿着淮河邊思索着,要不要組建一支小學足球隊。張老師的糾結源自於一場足球比賽時一個領導鼓勵。「張老師,我們國家現在非常重視兒童足球的發展,阜陽潁泉區的足球媽媽的故事,相信你也知道了。這也正是國家及各級政府重視足球的表現呀。你為什麼不思考思考在我們蒙窪地區組建一支小學足球隊呢,平時不是挺喜歡足球比賽的嗎」。張老師的糾結還來自於他工作調動的原因,張老師以前是郜台鄉一小學校長,由於蒙窪地區生源的不斷減少,學校不斷的合併。

這個暑假開學張老師所在的學校也要合併了,張老師被調整到了這淮河堤壩上的桂廟小學。張老師腦海里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身份的轉變,需要第二次開啟自己的教育[2]之路。校長給張老師安排了六個班的體育課,如何把體育課帶出特色,張老師進行了反覆思考。加上領導的鼓勁,組建足球隊一事在張老師的腦海里不停的翻騰着。既然決定做了也就沒有了回頭路。首先要有隊員,三個周過去了張老師的足球隊員依然不足。在偏遠農村小學學生較少且多為留守兒童,地處蒙窪蓄洪區的郜台鄉桂廟小學更是如此。願意踢足球的孩子非常少,況且孩子願意踢願意練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長的認可、支持。難題就擺在了張老師的面前了。

鐵了心要組建足球隊的張老師白天上班,晚上在手電筒的陪伴下敲開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家的門。一次不同意兩次,三次……一學期就要過去了,足球隊依然沒有組建起來。張老師的心開始焦急了,不幹了,話已經說出去了。張老師又再次伴着稀疏的星光敲開了曾子琪家的門。「張老師你怎麼這麼晚了又來了。不是我們家不歡迎你。我們農村人一心希望孩子學習好,踢球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我們老倆口子也沒有辦法給兒子、兒媳婦交代呀!你還是回吧,張老師」。門關上了。

在回家的路上張老師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了。第二天下午放學,張老師騎着車子帶着曾子琪,又再次去做說服工作。到了曾子琪家,張老師沒有等曾子琪的爺爺奶奶說話,就直接說:「我向你們保證足球訓練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上課拉下的功課我來給他補習。期末考試您二老不滿意,再不讓他訓練了,這樣可行?孩子的安全我更可以打包票,如若有了安全問題我讓我自己的孫子來給您二老當孫子……」終於最後一個隊員的家庭工作做通了。50多歲的張老師興奮的像個孩子,回到家半宿沒有睡着。

月光朗朗庭院球場

夕陽靜靜地灑在淮河岸邊的樹梢上,堤壩上郜台桂廟小學的操場上,在哨聲中奔跑了起來。哨聲是那樣鏗鏘有力,卻又有幾分宛轉悠揚,哨聲中充滿了張老師的激動夾雜着緊張。足球隊終於走進了球場,但張老師不知道該如何訓練這些孩子,只是愛好足球的張老師又陷入了迷茫中。張老師站在淮河邊上,望着流淌的淮河水,再望着那塊操場……路只有一條,自學。張老師購買了幾十本關於足球方面的書,挑燈夜讀,把自己家的院子構想成足球場。書上得來終覺淺,張老師又想到了體育頻道。就這樣邊學邊練,時間也匆匆的從哨聲中過去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