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阜康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位於東經87°46′-88°44′,北緯43°45′-45°30′,東鄰吉木薩爾縣,西與米泉市接壤,南與烏魯木齊縣相望,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相連,境內東西最寬處76千米,南北最長處198千米。西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7千米,距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93千米。
阜康歷史悠久,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明朝時建特納格爾,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縣,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阜康。1992年11月撤縣設市。
阜康市地勢自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其地貌南部為天山支脈博格達山、中部為山前沖積平原、北部大部分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有水磨河、三工河、甘河子河等7條河流。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時間長,春秋季節不明顯,夏季酷熱,晝夜溫差大。[1]
概述
在天山北麓的廣袤綠洲,在絲綢之路新北道上,一座匯集了新疆山水之秀,瀰漫着西部田園芬芳的現代化生態旅遊城市—阜康市正在迅速崛起。早在漢唐時期,東來西往的商賈們就把東西方文明的種子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公元1776年,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賜名建縣。1992年,阜康撤縣設市。
地理位置
阜康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鄰吉木薩爾縣,西與米泉市接壤,南與烏魯木齊縣相望,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相連。
自然氣候
阜康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境內隨地貌單元的變化,溫度差異明顯,大致分為三個氣候區: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2.54℃,降雨量323—530毫米之間,年均無霜期為140天左右,≥10℃年積溫為2634℃;中部平原:年平均氣溫6.6℃,年極端最低氣溫有44%的年份出現在1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37℃;年極端最高氣溫有48%的年份出現在8月上、中旬,日最高氣溫≥35℃;平均日較差12.7℃,平均年較差42.2℃;北部沙漠:年平均氣溫5.9℃,≥10℃的年積溫3519℃,年均無霜期155天,年均降水量145毫米,年均蒸發量2292毫米。[2]
旅遊景區
新疆天池
位於天山博格達峰下坡的天池,海拔1,900多米,面積二平方公里。它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堰塞湖。四周雪峰環抱,山上融雪是池水的來源。波平如鏡,與周圍群峰交映。池內有遊船可供遊人乘坐遊覽,是新疆著名的遊覽地。天山在新疆中部,由東西走向的三列平行褶皺山脈組成。
天池處於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的山腰,距烏魯木齊約110公里,它的水平面海拔1928米。素為有名的遊覽勝地,1982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風景名勝區。天池池水清澄,碧藍碧藍的,看了就叫人感到喜歡。湖的面積並不算大,不到5平方公里,形狀是狹長形,長約3000米,最寬處約1000餘米。湖水最深處約100米。即使是盛夏天氣,湖水的溫度也相當低,乘遊艇在湖面上行駛,一陣陣涼風吹來,暑氣全消,時間長了,還會感到寒冷,需要穿上毛衣才能抵禦。因此,這裡是避暑的好地方。
天池背靠博格達峰。為天山第二高峰,海拔5400米,山峰終年積雪。站在天池邊上,眺望皚皚雪峰,別有風味。天池四周的山腰上,有許多雲杉林,雲杉形如寶塔,是著名的風景樹。深綠的雲杉林,挺拔、整齊,很有氣勢,顯示出一種高山風景區特有的景色。清澈湖水,皚皚雪峰和蔥蘢挺拔的雲松林,構成了天池的迷人的景色。
新疆天山
天山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大山脈,橫貫中國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長約2500公里,寬約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海拔為7435.3米,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達峰的海拔5445米。這些高峰都在中國境內,峰頂白雪皚皚。新疆的三條大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有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新疆著名的旅遊勝地。
西王母祖廟
西王母祖廟坐落在天池東北岸的山坡上。因為它供奉的是王母娘娘,故又被稱作「娘娘廟」。
據現在的史料記載,西王母祖廟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據說此廟當年建築規模宏大,香火極盛。1932年,西王母祖廟曾毀於戰火。九十年代初,台灣道教「慈惠堂」在原西王母祖廟遺址上修建了一座簡單的廟宇,供善男信女們朝拜王母娘娘。2000年,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重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西王母祖廟,恢復了天池湖畔這一著名的古蹟。
唐代俱六守捉城
唐代俱六守捉城是唐玄宗開元中期在東起哈密西到伊犁及哈薩克斯坦境內建立的10個守捉城之一,為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座軍鎮,主要職責是保障新北道的暢通、胡商巨賈的安全及控制山前綠洲帶的交通。古城偏南,民國時期有一古碑,碑高1.6米寬約0.8米,刻有碑文。曾有外賓考辨石碑銘文,以後石碑去向不明。平整土地時,城內出土一石龜。龜背上有長方形孔似承載石碑石龜,出土不久,石龜自然裂為3塊後被推土機推入東農田之中。
五運清真寺
五運清真寺位於阜康市九運街鎮五運村,西距市中心約15公里。 清代光緒年間居住在五運村的回民自籌白銀200兩修建五運清真寺,從燒造脊獸、花卉,到雕刻梁枋、木墩,歷時3年,建成了造型獨特的五運清真寺。
大寺坐西向東,面闊3間,進深3間,平面布局呈凸型,寺基用條石築砌,建築面積220平方米,大寺屬木結構抬梁式建築。大寺頂部採用卷棚歇山頂、勾連搭建築法。頂脊用盤龍裝飾脊端,其間花卉點綴 ,後搖殿頂數米高望月樓,採用六角攢尖結構,大寺檐下施用變形斗拱,大殿用六隔扇門(已毀)。大寺山牆端面青磚上精雕小鹿、白鶴、磚雕細膩精湛、一絲不苟,大寺梁、枋飾板上面精工雕刻花卉,十分精美,大寺北側5間沐浴間已毀,南側3間講經室尚存,殘存的門窗上仍可見到精湛的花卉浮雕圖案。
鐵瓦寺
鐵瓦寺位於阜康市天山天池風景區內,在天池的西面,距海北湖面直線距離約700米。座西朝東,背靠山,面向天池。三面青松翠柏環繞,幽靜無比。望東南,越過樹梢可見皚皚白雪籠罩着的博格達山。正前方平坦開闊,天然留出一道視野。海北堤壩、湖水,海東的臥龍山頭,以及遊人行色盡收眼底。[3]
旅遊指南
交通
從烏魯木齊市北郊客運站,坐開往阜康市客運站的班車,每8分鐘一班。
特產
鈣果、金太陽杏、桃、黃瓜、番茄、南瓜、西瓜、新茄五號、大白菜、辣椒、美葵瓜籽、金瓜、葡萄、冬瓜、晚熟、高產、抗倒玉米新品種---登海9號品種、中熟、優質、高產玉米新品種---登海3672品種、「頭工牌」無公害晚熟西紅柿等。
歷史文化
阜康的歷史演變中,有五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這就是早期細石器文化,春秋時期的素陶、青銅文化,有文字祥載的歷史有兩漢、唐、元和清。
據確切的考古資料顯示,早在2.4億年左右阜康境內就有二齒獸、肯氏獸等早期脊椎動物生息繁衍。 1964年在黃山街西北3公里處的三疊紀地層中,出土的一塊長7米,寬2米的岩石,上有9個完整的古代小型爬行動物化石鑲嵌其中,稱「九龍壁」。現被中國科學院收藏。早在3000年前阜康境內有了人類生存的遺蹟。在阜北農場發現的沙土梁細石器遺址和古砂河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出土了大量的細石器、陶器。漢代時西域第一次歸屬中央版圖。在漢代,車師、烏孫、匈奴是天山北麓的主角,當地的土著居民是車師人。西漢前期阜康屬郁立師國境,政治上隸屬匈奴,統轄於僮僕都尉。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阜康復隸於漢,阜康的政治隸屬關係很不穩定。發現的三工河石堆墓、黃山溝石堆墓、白楊河石堆墓出土文物都屬於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阜康境內的古岩畫分布在天山北麓山丘地帶、河谷兩旁或水草豐腴的夏牧場,古代遊牧民族賽人、烏孫、匈奴、突厥、車師、蒙古等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岩畫。阜康岩畫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元、明時期,延綿數千年。魏、晉之世北匈奴沿天山北麓西遷歐洲,途經阜康,後為鮮卑右部及柔然漢國(402-554)的遊牧範圍。太和十一年(487)以副伏羅部為核心的高車汗國脫離柔然獨立,阜康屬高車汗國疆域。高車汗國覆亡後,阜康又經歷了柔然的短暫統治,至西魏廢帝元年(552)突厥汗國建立,轉歸突厥。東西突厥分立以後,阜康歸屬西突厥汗國左廂咄陸諸部牧地。大唐帝國是中國歷史上較為強盛的時期。中央政府再次統一了天山北部西域廣大地區。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創立安西都護府,阜康隸屬安西都護府。在唐代時期,絲綢之路(唐朝路)貫穿阜康境內百餘公里長,是當時重要的交通要道。沿着絲綢之路先後建立了兩座守捉城,一座是俱六守捉(今六運古城),另一座耶勒守捉(今北莊子古城),在這兩座古城出土了察何台金幣、銅犁等。沿着絲綢之路(唐朝路)一字形排列着阿克木那拉烽火台(滋泥泉子烽火台)、西泉七隊烽火台、木柔克木那拉烽火台(西泉烽火台)。從這些分布密集的烽燧、守捉可以看出,致使阜康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都得到了大的發展,盛極一時,使絲綢之路重放光芒。宋遼時期,屬於高昌回鶻國和西遼管轄。元代屬於別失八里行尚書省管轄。明代成為東察合台汗國遊牧地。十七世紀二、三十年代,准格爾勢力日盛,創建了准格爾汗國,滅亡了東察合台汗國,阜康地區歸屬准格爾,為圖爾古特部牧地,舊名爾然則,後稱特納格爾。清初屬於伊犁將軍府統領。乾隆四十一年十月二十日(1777年1月8日),乾隆帝批准將特納格爾州判改為阜康縣。清光緒十年(1884),新疆省成立,阜康縣隸屬迪化府、民國時期(1912-1949),阜康縣隸屬鎮迪道。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阜康縣建立人民政府,隸屬迪化專員公署。1958年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1992年11月3日撤縣設市,定名為阜康市。[4]
政治經濟
行政區劃
阜康市轄3個街道、4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博峰街街道、阜新街街道、准東街道、甘河子鎮、城關鎮、九運街鎮、滋泥泉子鎮、三工河哈薩克族鄉、上戶溝哈薩克族鄉、水磨溝鄉。境內有:准東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有色管理處、種羊場、小泉牧場、五宮煤礦、兵團農六師土墩子農場、六運湖農場、兵團二二二團農場。
經濟概況
2005年,市屬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為14099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702萬元,占2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183萬元,占45.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5108萬元,占32.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834元,全市財政收入21880萬元,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468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130元。
2005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707萬元(按當年價格計算,下同),其中:農業產值28516萬元,林業產值1556萬元,牧業產值27974萬元,漁業產值18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7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6%、9.2%、16.0%、36.4%和21.0%,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172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398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255元,同比增長10.1%。全年牲畜出欄頭數為49.3萬頭(只),地方人均耕地4.4畝。
阜康市「十五」時期,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市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到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5.01億元,年均增長17.40%,比「九五」期間提高7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2.2萬元,年均增長16.6%,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3億元,年均增長28%,比「九五」期間提高14個百分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255元,年均增加401元,比「九五」期間多增加198元。
阜康市「十一五」發展目標: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全市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6%,到2010年達到7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3900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5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到2010年達到5.4億元。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資源循環利用體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