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阜龍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阜龍鄉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白沙縣城18公里,北鄰儋州市,西與打安鎮交界,南與牙叉鎮接壤,是一個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鄉。

基本概況

鄉情簡介

阜龍鄉成立於1971年,位於白沙縣東北部,南與牙叉鎮接壤,西與打安鎮交界,北鄰儋州市,總面積64.2平方公里。全鄉國有林地25000畝,集體林地31100畝,耕地5885畝(其中,水田2138畝、旱田545畝、坡地3202畝),地勢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溝河三條河流,水源缺乏,土壤為磚紅壤,赤紅壤和山地黃壤,居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勢充足,適合種植各種熱帶作物和發展高效農業。

區劃人口

全鄉設4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和一個鄉辦農場,其中黎族自然村20個,壯族自然村1個。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360人。主要語言為黎話、海南話、普通語、儋州話、粵語。[1]

經濟發展

阜龍鄉是革命老區鄉,省定重點扶貧鄉,也是白沙對外的重要窗口,全鄉經濟收入以橡膠、甘蔗和木薯為主。近年來,阜龍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立足山區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使全鄉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11年,全鄉橡膠種植面積17159畝;甘蔗種植面積6740畝;木薯種植面積2850畝;生薑種植面積419畝; 冬種瓜菜427畝。全鄉財政收入792萬元,其中鄉本級財政收入5萬元,財政總支出734萬元,全年農民人均收入4275元。共有水庫4宗,其中,有小一型水庫1宗,小二型水庫3宗。

社會事業

阜龍鄉各項社會事業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得到全面發展。截止2011年12月,計生工作方面,落實四術42例,其中結紮8例,上環34例,人流引產2例,出生率15‰,符合法定生育率96.4%,自然增長率12.4‰,徵收社會撫養費23000元;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方面,全鄉60周歲以上人員參保人數為399人,16-59周歲人員參保人數為2171人,參保完成率81.6%,共繳費2707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方面,全鄉4608人參合,參合率92.9%,收繳參合金138240元;

小城鎮建設方面,鄉委鄉政府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白准村、方印村、新開村等12個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此外,我鄉將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海南天涯驛站"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阜龍小學原址建設天涯驛站人間天堂項目以及採用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共同建設的模式建設白准村"美麗鄉村"項目。

教育工作方面,全鄉設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小學2所,教學點1個,在校學生共653人,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生入學率達97%,教職工76人,全鄉教室實現平頂房或樓房。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

獲得榮譽

近年來,阜龍鄉先後獲得"全省先進老區鄉"、"全省九年義務教育先進鄉"、"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全縣計劃生育先進鄉"、"全縣兩個文明先進鄉"等光榮稱號。

特色產業

阜龍鄉地勢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溝河三條河流,水源缺乏,土壤為磚紅壤,赤紅壤和山地黃壤,居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勢充足,適合種植各種熱帶作物和發展高效農業。

種植業

阜龍鄉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甘蔗、木薯、竹、檳榔、草蔻、益智等。截止2009年7月,全鄉橡膠種植面積達12559畝,其中新種604畝,開割6200畝,產量176噸,種植甘蔗6512畝(下水田340畝),種植木薯2800畝,檳榔760畝,草蔻512畝,益智520畝。隨着經濟的發展,阜龍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家用機械使用率增高,全鄉有水稻收割機2台,耕整機32台,農用四輪拖拉機47台,汽車5輛。

養殖業

優越的自然資源為阜龍的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先後出現打立養牛村,道拉養羊村及新開水庫、天堂水庫、道拉水庫、大村水庫、打腰水庫養魚和水面養禽專業戶。至2009年上半年,全鄉畜禽飼養量達16615頭(羽),其中牛存欄量1882頭,羊存欄量207隻,"三鳥"存欄量14526羽,淡水產品產量33.4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