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防洪纪念塔)
前往: 導覽搜尋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原圖鏈接來自 匯圖網 的圖片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又稱防洪勝利紀念塔、防洪紀念塔,是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1957年,哈爾濱面臨特大洪水威脅,當地民眾努力建造堤壩,成功擋住洪水;政府部門決定在松花江堤上修築一座紀念塔,以茲紀念。紀念塔的塔頂和塔身分別有人物塑像和浮雕,描繪抵抗洪水的場面,設計方案在建塔過程中經歷了多次修訂。紀念塔最終在1958年竣工,成為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時險遭破壞。此後,防洪紀念塔先後進行了數次修繕,在1995年成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7年獲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到訪。

建造過程

1957年,松花江爆發特大洪災,威脅哈爾濱市的安全;哈爾濱民眾努力建造堤壩,成功擋住洪水。為了紀念此事,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市委員會(哈爾濱市委)和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決定在松花江堤上修築一座紀念塔。紀念塔造價12.7萬人民幣,由哈爾濱市第二建築工程公司負責施工。紀念塔的建設工程在1958年開展。

市政府就紀念塔的選址廣泛徵求意見,得出三個方案:一是中央大街[2]與堤頂道路軸線的交叉點,二是松花江堤坡的頂端,三是把塔下圍廊與堤頂道路的邊線拉齊、塔身靠近中央大街;經過多次討論後,哈爾濱市長呂其恩決定採用第三個方案。選址完成後出現了紀念塔朝向的問題,但當時紀念塔圍廊要開始施工,負責人員於是在兩側分別建少一個廊柱,以便日後調節朝向、同時不影響工程進度;後來,呂其恩親自到現場考察,決定把紀念塔的正面朝向中央大街。

在建造紀念塔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為塔身雕塑打造石膏模子,需要使用黏性好、乾燥後不會變形或裂開的黏土,耐火黏土完全符合要求;為了確保能滿足需要,負責單位把哈爾濱可供購買的耐火黏土搶購一空,共買了超過7,000公斤的耐火黏土,一度引致供不應求。雕塑完成後,剩餘的耐火黏土轉讓給基礎建設部門,用作生產耐火磚,緩解了黏土緊缺的局面。另外,紀念塔環廊柱表面的水刷石需要用到白水泥,但當時哈爾濱水泥廠和牡丹江水泥廠均沒有生產白水泥、也不會單獨生產少量產品;於是,負責單位派員向蘇州水泥廠購買五噸白水泥,空運到哈爾濱。

視頻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 相關視頻

哈爾濱市人民防洪勝利紀念塔

參考文獻

  1. 依法加強規劃保護文化遺址 ,新浪,2005-09-14
  2. 中央大街 ,本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