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防風根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防風根湯

防風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六。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效。主治絡虛而致之肩膊疼痛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症見肢體肌肉關節疼痛,遊走不定,以大關節為多見,活動受限,舌淡苔薄白,脈浮緩者。

臨床常用於肩關節周圍炎,腰肌勞損,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損傷。

基本信息

  • 名   稱:防風根湯
  • 出   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六組成防風根、於術、當歸、薑黃、生黃芪、桑枝
  • 功   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主   治:絡虛而致之肩膊疼痛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

目錄

1 歌訣

2 組成

3 用法用量

4 功用

5 主治

6 方義

7 運用

8 加減化裁

9 使用注意

10 附方

11 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防風根湯治風濕,當歸黃芪炒於術;薑黃桑枝防風根,風祛濕除關節舒。

組成

防風根五錢(15g),於術三錢(10g),當歸三錢(10g),薑黃三錢(10g),生黃芪三錢(10g),桑枝一兩(3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水煎服。 2.現代用法:上藥切碎。每次12g,水煎,去滓溫服

功用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主治

絡虛而致之肩膊疼痛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

方義

損傷後期,風邪乘虛而入,着於經絡。風善行而數變,故關節疼痛,遊走不定,肌膚不仁。治當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方中防風、桑枝善祛風邪而舒經絡;黃芪、白朮補氣散濕;當歸、薑黃活血通絡。諸藥合用,可使風邪祛、經絡通,則痹痛止。

運用

1.本方以肢體肌肉關節疼痛,遊走不定,以大關節為多見,活動受限,舌淡苔薄白,脈浮緩者為辯證要點。

2.臨床常用於肩關節周圍炎,腰肌勞損,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損傷。

加減化裁

上肢痛加桂枝、海桐皮;下肢痛加牛膝、瓜、獨活;頭痛加白芷、川芎;濕盛加蒼朮、豆卷。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附方

名稱:防風根湯

組成:防風根、白朮、當歸、薑黃、生黃芪、桑枝各9g

用法:水煎服,可復煎藥渣外洗患處

主治:損傷後期經絡虛虧作痛

出處:《雜病源流惑論》

功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雜病源流犀燭》:「防風根湯(絡虛)防風根、於術、當歸、薑黃、生黃芪、桑枝。」

方論選錄:

《沈氏尊生書》:「痛起肩膊連臂漸下入環跳髀膝,由絡虛也宜防風根湯。」[1]

參考文獻

  1. 作用和功效,百度,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