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信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信縣(生態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光明網 的圖片

陽信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徒駭河與馬頰河之間。全縣總面積793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10年末)。轄2個街道、7個鎮、1個鄉:信城街道、金陽街道、商店鎮、溫店鎮、河流鎮、翟王鎮、流坡塢鎮、水落坡鎮、勞店鎮、洋湖鄉[1]。縣政府駐信城街道陽城四路665號。

屬黃河積平原,地勢呈輕坡狀,構成緩崗、微坡平地和淺平窪地地貌類型。鈎盤河、白楊河過境。屬暖濕帶季風型大陸性氣侯。年均氣溫12.2℃,年均降水量599.1毫米。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國家鴨梨生產基地和山東省農牧業生產基地。特產陽信鴨梨等。205國道過境。古蹟有牛王堂古墓、玉皇廟、張家集土改紀念堂、始建於1495年的劉廟南清真寺。

歷史沿革

夏、商為蒲姑國領地,周為齊國地。秦屬厭次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置陽信縣。據《太平寰宇記》:「縣在河曲之中。」據《武定府志》:「信水之陽也,鈎盤河,徑縣境。至城南十里為信河。」按古為信水之名,且漢陽信故城,在今無棣縣境,並無今縣治,似有誤。據《清史稿》:「縣西南鈞盤自惠民縣入,逕紅廟莊,一曰信河,縣氏焉。」

1994年9月20日,撤銷河流鄉、翟王鄉,設立河流鎮、翟王鎮。1994年12月29日,撤銷流坡塢鄉,設立流坡塢鎮。

1997年,陽信縣面積810.6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6個鎮、7個鄉:陽信鎮、溫店鎮、商店鎮、河流鎮、翟王鎮、流坡塢鎮、銀高鄉、勞店鄉、水落坡鄉、鵓鴿李鄉、洋湖鄉、雷家鄉、小桑落墅鄉。縣政府駐陽信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陽信縣總人口419591人,其中:陽信鎮57750人,商店鎮24420人,溫店鎮35954人,河流鎮37710人,翟王鎮37526人,流坡塢鎮38340人,勞店鄉40993人,雷家鄉23364人,水落坡鄉31398人,小桑鄉20951人,銀高鄉21459人,洋湖鄉27257人,鵓鴿李鄉22469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陽信縣轄6個鎮、3個鄉:陽信鎮、溫店鎮、商店鎮、流坡塢鎮、翟王鎮、河流鎮、勞店鄉、水落坡鄉、洋湖鄉。

2010年,撤銷陽信鎮,設立信城街道、金陽街道;撤銷水落坡鄉,設立水落坡鎮。2011年,撤銷勞店鄉,設立勞店鎮。至此,全縣轄2個街道、7個鎮、1個鄉:信城街道、金陽街道、商店鎮、溫店鎮、河流鎮、翟王鎮、流坡塢鎮、水落坡鎮、勞店鎮、洋湖鄉。縣政府駐信城街道。

視頻

陽信縣 相關視頻

陽信縣職業中專宣傳片
水韻梨鄉_陽信縣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