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新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新縣,隸屬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脈北麓,南與江西接壤,素有「荊楚門戶」之稱。境內面積2780平方千米,轄22個鎮場區。截至2018年末,陽新縣戶籍人口111.22萬人,陽新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83億元,同2017年相比增長8.0%(按不變價計算)。 縣政府駐地興國鎮。

陽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武漢「1+8」城市圈、長江經濟帶緊密層和「中三角」腹地,長江黃金水道過境50公里,106、316國道橫貫東西,武九鐵路縱穿南北,大廣、杭瑞、黃咸、麻陽四條高速境內縱橫交匯,隨着武陽一級公路、黃陽快速通道、富池長江大橋及棋盤洲萬噸深水碼頭等一系列交通樞紐工程的實施及建成,陽新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國省幹線、長江水道、富河航運、快速鐵路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陽新作為湘鄂贛毗鄰地區重要物流商貿聚散地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2019年1月9日,陽新布貼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陽新縣退出貧困縣。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建置沿革

陽新縣歷史悠久,是文明古縣,革命老區。陶唐時為荊揚之域,虞、夏、商屬荊州,西周為鄂王轄地,春秋歸楚,秦屬南郡。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分南郡始置下雉縣,屬江夏郡。

三國,吳孫權析下雉置陽新縣,以縣治陽辛得名。

南齊,屬武昌郡。

,析陽新置永興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陽新為富川,後改富川為永興,時縣地在武昌、永興兩縣境內。大業三年(607年夏郡。

唐代,縣地在鄂州武昌、永興兩縣境內。

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以永興縣置永興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改永興軍名興國軍,隸江南西道,領永興縣、通山縣、大冶縣3縣。崇寧元年(1103年),屬江西路。

2013年5月,太子鎮、大王鎮和金海煤炭開發區(即金海開發區)由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託管。

行政區劃

陽新縣轄22個鎮(區),即興國鎮、富池鎮、黃顙口鎮、湋源口鎮、陶港鎮、白沙鎮、浮屠鎮、三溪鎮、王英鎮、龍港鎮、洋港鎮、排市鎮、木港鎮、楓林鎮、太子鎮、大王鎮,陽新經濟開發區、城東新區(綜合管理區)、率洲管理區、半壁山管理區、荊頭山管理區、金海開發區。

人口民族

截止2018年12月底,戶籍戶數29.98萬戶,戶籍人口111.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508人。全年出生21276人,死亡3643人。

陽新縣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等26個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陽新縣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脈北麓,湖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4°43'-115°30′;北緯29°30′-30°09′,東西橫距76.5千米,南北縱距71.5千米,國土面積2780平方千米。最高處為七峰山南岩嶺,海拔862.7米,最低點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縣境東北與蘄春縣武穴市隔江相望,東南緊鄰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縣江西省武寧縣,西北連咸寧市大冶市

陽新縣屬鄂東南低山丘陵區,處幕阜山向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西北、西南、東南部多低山,且向東、中部傾斜,構成不完整山間盆地。富水自西向東南橫貫縣境,自湄潭以下,兩岸湖泊星羅棋布,崗地坡度平緩,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間。

陽新縣屬北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1966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14.9℃(1969年2月1日),無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時數1897.1時,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由西南向東北呈遞減趨勢,年均降雨日147個,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強度大,常造成洪澇災害。

自然資源

陽新縣地處長江中游多金屬成礦帶鄂東南成礦東端,富藏金、銀、銅、鋅等金屬礦藏,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膨潤土等外生礦儲量亦豐,具有礦種多、分布廣、儲量大等特點。現已探明的礦產有35種,其中金屬礦19種,非金屬礦產16種,礦產地112處。金、銅、煤炭等礦產資源儲量位居湖北省前列,其中金探明儲量8萬餘公斤,居中國第3位;銅探明儲量130餘萬噸,占湖北省已探明儲量的35%,是中國八大銅生產基地之一;煤探明儲量8140萬噸,是中國百個重點產煤縣之一。

植物:陽新縣常見和比較重要的品種主要有以下幾類:果品類有梨、桃、李、柿、杏、棗、柑桔、櫻桃、石榴、枇杷、板栗、核桃、葡萄、獼猴桃等20餘種;經濟類有桑、油桐、油茶等10餘種;藥材類有吳茱萸、半夏、天麻、穿心蓮、桔梗、黃姜等300餘種;蔬菜類有大白菜、小白菜、菜苔、萵苣、蘿蔔、辣椒、湖蒿、黃瓜、南瓜、苦瓜、豇豆、扁豆等90多個品種;花卉類有玫瑰、桂花、菊花、月季花、金銀花等近200個品種。

陽新縣200年以上珍稀大樹有82株,其中400年以上的有重陽木、楓香共2株、側柏、杉木各1株,樟樹3株、銀杏5株。

農作物:陽新縣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品種有20多種。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苕、高梁、玉米、洋芋、蠶豆、蜿豆、綠豆、紅豆、飯豆等;經濟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向日葵、苧麻、棉花、甘蔗、茶葉、煙葉等。

林業資源:陽新縣林業用地面積124千公頃,占國土面積44.8%,森林覆蓋率為43%,全縣林木活立木蓄積量197.5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量190.6萬立方米。全縣年木材採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採伐量200萬根。年產油茶籽2500噸,油桐籽200噸,茶葉250噸,棕片130噸,竹筍130噸。年產各類水果7200噸,其中柑桔6450噸,板栗500噸。

風景名勝

網湖濕地

湖北網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黃石市陽新縣長江中游南岸,富水河下游,地處東徑115°14′00″至115°25′42″,北緯29°45′11″至29°56′38″,主要由網湖、朱婆湖、寶塔湖、下羊湖、絨湖、賽橋湖等大片低洼湖泊組成的淺水型湖泊濕地,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495hm2,其中核心區6886hm2,緩衝區4593hm2,實驗區9016hm2,涉及陶港、富池、楓林、木港、興國、綜合和半壁山等7個鎮、區,22個村。

網湖濕地1999年被列入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為華中重要濕地。2001年6月25日陽新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縣級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2004年3月13日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准升級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8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具有獨特的生境特點。一是峽狀湖區地貌,南北兩面是低山崗丘,中間為平原湖泊區,富河水由西向東貫穿其中通過富池口注入長江。二是物種資源十分豐富,全區有濕地維管束植物591種,有浮游植物47種,有浮遊動物34種,底棲動物30種,脊椎動物314種,其中鳥類173種。我國鳥類6個生活型在保護區均有分布。具有個性資源,是國內最大湖區中華絹絲麗蚌優勢種群繁殖區,有長江以南中小型湖泊越冬種群最為密集的特色種群。具有國際價值,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2種,省級保護鳥類有41種,東方白鸛、黑鸛、豆雁、小天鵝、白琵鷺、白額雁、鴻雁等種群數量達到了飛遷線路上的1%的標準,具有國際重要意義。三是自然風光秀美,具有集水域、自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美麗風光。[1]

仙島湖

仙島湖位於陽新縣王英鎮,幕阜山北麓,距華中重鎮武漢140公里、廬山130公里,106、107國道擦肩而過,版圖面積276平方公里,1002個島鑲嵌在4.6萬畝的水面上,恰似銀河星座,不是仙境勝似仙境,享有「荊楚第一奇湖」之美譽。仙島湖植被優良,物種群集,空氣負離子濃度1010個/立方厘米,湖水能見度達5米,盛夏日均氣溫25度左右,冬日8度左右,且湖岸岩洞成群,洞內成溪。仙島湖是省級生態旅遊風景區、中央電視台影視拍攝基地,國家4A級景區,與杭州千島湖、加拿大千島湖並稱「世界三大千島湖」。仙島湖飽經滄桑巨變。唐代駱賓王歸隱陵寢聖跡依存,明末嘉靖甲寅歲「飛來鍾」保存完好,「靈通仙島」石碑字跡分明。

仙島湖因湖畔山崖上懸有一塊「靈通仙島」的古匾而得名。這裡自然風光旖旎,人文古蹟眾多,生態野趣橫生,是鄂贛邊境的一處度假勝地,距陽新縣城48公里,距黃石市區70公里,距大廣高速公路三溪出口15公里。它遠離城市,湖內碧波萬傾,水中仙島競秀,兩岸青山峽嶼,山中溶洞幽深,是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

2011年12月28日,經湖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檢查評定,批准陽新仙島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政2013年4月16日,陽新仙島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經省、市旅遊局推薦,國家旅遊局組織評定,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杭州千島湖、加拿大千島湖並稱「世界三大千島湖」。[2]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