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泉土特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是晉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轄平定盂縣兩縣及城、礦、郊三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面積4559平方公里,人口141.44萬人。是中國共產黨親手締造的第一座城市,被譽為「中共第一城」。

經濟發展

陽泉是三晉門戶,晉冀要衡,地處太原、石家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相距均為100公里,一重一輕兩大城市對陽泉經濟互輔性極強。陽泉又處於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的結合地帶,具有承東接西、雙向支撐的戰略地位。陽泉還位於環渤海與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的合理運輸扇區內,在半徑500公里內,分布着首都北京、直轄市天津及省會太原、鄭州、濟南等城市,經天津、青島、黃驊港可東出渤海,是京津塘及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幅射的重要通道。

風景名勝

陽泉的旅遊資源頗為豐富。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蹟和豐富多姿的自然景觀交織,構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境內有馳名中外的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比八達嶺長城早150年建成的中山國古長城固關,有千古絕唱春秋時期趙氏孤兒藏身之處所在的藏山,有歷代文人學者隱居治學的冠山書院,有近代著名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的故居,有我國古建築的瑰寶林里關王廟,有水溫達80度、「高溫氡泉甲天下」的梁家寨溫泉,有「太行第一溶洞」玉皇洞,還有以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紀念碑(館)為主的獅腦山森林公園。另外還有正在不斷完善和開發的大汖古村、藥林寺森林公園、北方罕見的大溶洞--萬花洞玉花洞等。目前,我市成型且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有16家,其中AAAA級景區4家,AAA級景區3家,AA級景區3家。

資源

陽泉市地處沁水煤田東北部,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具有埋藏淺、儲量大、易開採、質量高等優點。陽泉礦區含煤面積183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73億噸,其中陽泉市行政區域範圍內含煤面積1051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2億噸。陽泉礦區煤種70%以上為低硫低灰優質無煙煤,灰分10-20%,含硫0.5-0.7%,發熱量8000大卡/千克以上,全市有煤礦53座,原煤產量5373.3萬噸。[1]

平定黃瓜干

平定有三寶:「鍋谷筒壘牆牆不倒,地下煤炭完不了,黃瓜干往外跑。」這久負盛名的黃瓜干,就是由後溝村劉、李兩家的祖先所創。

產地

主要產於平定縣後溝、河頭兩村。明洪武年間(1368--1398)開始生產。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們的青睞。清朝被定為進貢皇室的物品,享有「龍筋」之譽。黃瓜干係選用優質無剌無籽幼瓜製成,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鉀鹽、氨基酸、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能促進腸胃蠕動,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平定黃瓜除滿足本地需求外,還銷往京、津等地。

歷史傳說

在平定古州,「黃瓜干」製作歷史最悠久、工藝最精巧、質量最上乘、產銷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腳下的後溝與河頭兩個村莊。據後溝人傳說,平定黃瓜乾的製作工藝技術為後溝村劉、李兩家祖先所創。在明朝洪武年間,劉、李兩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來到平定州,並選擇後溝村作為長久定居地,因這塊土地三面環山,山上樹木茂密,河水四季長流,地域氣候宜人,非常適宜開墾生存。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幾十年,除開墾山坡地種植糧食作物外,還利用豐富的水資源打井發展菜園,種植黃瓜等蔬菜。當時冬季沒有吃的蔬菜,他們就把夏、秋兩季的大田菜進行干制後備做冬季食用。經過多次實驗,最後試驗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黃瓜干,即「龍筋」牌黃瓜干。

關於「龍筋」牌黃瓜乾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駐柏井驛休憩,在食用此品後,對其稱讚不已,此後黃瓜干就成了進貢的產品。到乾隆年間,有人專獻此品於皇帝,乾隆皇帝又親筆御批「龍筋」二字的龍票,以示「龍筋」牌黃瓜乾的獨特,其中還提到了種植地的專屬是平定州後溝、河頭兩村,從此,「龍筋」牌黃瓜干真正成為平定古州的一大名品,並進入美饌佳肴「宴席四干」的名列。 平定的黃瓜干和砂貨、鐵貨飲譽中外,古有「黃瓜幹上貢品,龍字砂鍋悅帝心」的美稱。

平定黃瓜干屬乾菜類,以黃瓜為原料,從選種到種植、選瓜都有嚴格的要求。用無煙煤火爐烘烤,火候、時間、溫度完全依賴人工控制,全憑經驗。否則就會失去外韌內脆的口感和外觀色澤的鮮亮。 播種前,種子要用煤渣粉加水浸泡、發芽;瓜蔓伸長後,須用玉米皮搓的軟繩捆在瓜架上;在瓜田管理上還要做到「天旱不誤鋤田,雨澇不誤澆園」。採摘的黃瓜必須是45厘米至54厘米之間為宜。

加工過程

精選籽種,種植鮮黃瓜。 選瓜。採摘後,選外表無刺,色澤純綠,肉厚瓤少且長的瓜。 加工成型。用一種特製的工具去皮、分四瓣、掏瓤(分瓣時不能讓鮮黃瓜的尾部斷開),然後順長再分四條(共八條),掛在架杆上。 進入烘乾房,排列上架。 烤制。用爐火烘烤,溫度保持在50℃左右,8——10小時後倒架,再經十幾個小時的烘烤(總共不能超過24小時),便成了黃瓜干。 儲存包裝。冷卻後,將烤好的黃瓜干紮起後,密封於大缸內,可隨食隨取。裝入塑料袋密封后,可存放10個月而色味不變。

製作工具

去皮撓、分瓣器、荊木杆、簍、筐、煤火、煤面、白土、炭塊。

工藝特徵

去皮合適,分瓣均勻,瓜瓤去淨,式樣簡單古樸。

產品特徵

色鮮、味香、質脆。

價值意義

  1. 平定黃瓜干製作技藝是後溝人民長期生產生活智慧的積累,它蘊藏着豐富的自然科學基因,有着相當高的文化價值,是一份極其珍貴的歷史遺產。平定黃瓜干生產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間,這種最原始的脫水乾菜手工傳統技藝,從古到今與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是研究當地農耕食品文化與技藝不可或缺的活化石。
  2. 伴隨着歷史的沿革,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老字號。它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對研究中國食品文化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歷史價值。作為一種獨一無二的傳統食品,從發展地方經濟的角度出發,挖掘、整理、傳承黃瓜干製作技藝,可通過擴大生產,向周邊城市甚至全國輻射銷售,使其成為一種文化產業,對提升經濟增長必將產生長遠的影響。它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添加劑,是純綠色無公害的健康食品。黃瓜中含有各種微量元素,抗腫瘤、抗衰老,能降糖、減肥、降低膽固醇,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人民體質。[2]

陽泉壓餅

壓餅是中共創建第一城,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故鄉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在陽泉地區廣泛流行,稱「漾泉」一絕。

歷史傳說

歷史悠久,相傳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時,就曾以此餅為行軍乾糧讓軍士食用。百團大戰時,陽泉百姓曾經烙制大量壓餅支援獅腦山前線。壓餅是山西晉中地區特有的傳統農家食品。將壓餅舉起來對着陽光,可以看到陽光穿透薄餅,令整個餅呈現通透的色澤。在餅的斷口處,隱隱看到兩頁紙一樣的薄餅粘連的痕跡,說明它們經「壓」而成的特殊經歷。放進嘴裡咬一口,脆脆的斷裂聲經口腔傳至耳際,香味隨着咀嚼的時間而增加,鹽、芝麻、花椒粉、面的香氣逐漸釋放出來。不需要任何配料或者佐餐小吃,就是純純地嚼這一張餅,就能帶給味蕾極致享受,所用主料麵粉,大多是粗糧,營養豐富,利於消化,所以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小吃。 陽泉壓餅用「雜糧面、玉米面、苦蕎面、高粱面、小麥面」等高膳食纖維材料,利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具有「薄、香、酥、脆」等特點,營養價值很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饋贈佳品。

製作方法

材料

麵粉350克,雞蛋3個(2個應該是剛好),熟白芝麻,麥芽糖1湯匙,綿白糖80克,食用油50ML。

糖漿的熬製過程

  1. 鍋里倒入約50ML食用油;
  2. 放入80克綿白糖;
  3. 淋入1湯匙麥芽糖;
  4. 開小火,一邊用鏟子攪拌,一邊小火熬煮;
  5. 熬煮的過程會發現綿白糖漸漸地融化;
  6. 繼續一邊用鏟子攪拌,一邊小火熬煮至白糖全部融化;
  7. 一直用小火熬煮至鍋里出現無數的泡沫,糖漿就熬好了;
  8. 熬好的糖漿倒入一個小碗中備用。

麵團的和制過程

  1. 麵粉倒入和面盆中,用筷子在麵粉中央挖一個小洞;
  2. 熬好的糖漿趁熱徐徐的倒一部分在小洞裡;
  3. 用筷子把小洞邊緣的麵粉向糖漿里撥拉;
  4. 使糖漿與麵粉充分的混合,形成熱的糖漿油性小疙瘩;
  5. 拌好的油性小疙瘩放在一邊,繼續徐徐的倒一部分糖漿在乾麵粉上;
  6. 用筷子撥拉乾麵粉與糖漿混合;
  7. 形成帶有乾麵粉的油性糖漿麵疙瘩;
  8. 雞蛋的蛋黃與蛋清分離,分別放在兩個小碗內;
  9. 取雞蛋清,把蛋清分次徐徐的倒在乾麵粉上;
  10. 用筷子撥拉乾麵粉與蛋清完全融合;
  11. 形成濕性的無數小油性麵疙瘩;
  12. 用手用力反覆揉合油性麵疙瘩;
  13. 使所有的油性麵疙瘩聚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光滑的油麵團;
  14. 用手用力反覆揉油麵團;
  15. 2直到形成一個表面光滑的油麵團;
  16. 揉好的麵團上面蓋一層濕布,放在一邊餳制約30分鐘。

餅坯的製作過程

  1. 餳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
  2. 用力再重複揉幾次;
  3. 形成一個胖胖的圓柱形麵團;
  4. 用手把圓柱形麵團揉搓成長條狀;
  5. 用刀在長條狀的麵團的表面切割,把麵團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劑子;
  6. 分割好的所有劑子;
  7. 取其中一個劑子,大拇指與其他四指配合捏在劑子的腰身處,輕輕的揉捏並旋轉劑子;
  8. 使劑子成為一個表面圓形的柱體;
  9. 用手掌壓在劑子表面向下壓,使劑子成為一個扁的圓形餅坯,這樣餅坯就做好了;
  10. 如果覺得餅坯不夠圓潤,可以取一個比餅坯小一點的杯子,倒扣在餅坯上;
  11. 手掌壓在杯子底部表面上,用力向下壓;
  12. 把餅坯邊緣不規則的邊切下,使餅坯變成邊緣圓潤的圓形餅坯;
  13. 按以上方法製作好的所有餅坯;
  14. 分離出的蛋黃液用筷子打散拌勻;
  15. 用調料刷蘸一點蛋黃液,均勻的在每一個餅坯的表面輕輕的刷一層;
  16. 準備少量的食用油和麥芽糖混合在一起,成油性麥芽糖;
  17. 用調料刷蘸一點油性麥芽糖,均勻的在每一個餅坯的表面輕輕的刷一層;
  18. 準備炒熟的白芝麻,用食指蘸一些白芝麻,輕輕地在每一個餅坯的表面點幾次,使芝麻均勻分散在餅坯表。

麵餅的烤制過程

  1. 烤盤裡鋪一層錫紙;
  2. 把沾好芝麻的餅坯放在烤盤裡,餅坯與餅坯之間留一點間隙;
  3. 烤箱200度提前預熱5分鐘,把烤盤放在烤箱,200度上下火烤制約10分鐘左右;
  4. 烤到餅坯熟,表面呈金黃中帶有一點棕黃色,把烤盤取出 。[3]

娘子脆餅

娘子脆餅是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的特色產品,它以香酥脆爽、口味獨特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娘子脆餅」乃山西第一原創特產,而在外漂泊的山西人更是以回到家鄉後能吃上「娘子脆餅」的方式來告慰其多年的鄉思!並且還會在出外時帶上它到工作的地方同其他朋友分享。由於山西人喜歡麵食,並且「娘子脆餅」擁有了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配方,所以在當地非常受歡迎。不光是家人自己享用,也是節日的送禮佳品。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山西旅遊業的繁榮,「娘子脆餅」更是成為著名特產被旅遊者所喜愛及購買。

歷史傳說

由於歷史原因,「娘子脆餅」的準確起源時間和地點已難可考,但在民間流行甚廣的這樣一種說法。從前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是個秀才,而妻子賢惠漂亮,並且手藝非常好,特別是做的餅好吃。那年丈夫要進京趕考,妻子就連夜趕製出一些餅給丈夫作為乾糧帶在身上。代表自己的一番相思之情及對丈夫的祝願。秀才終於不負眾望,金榜題名了。從那以後,當地讀書人家,如果家中有人去趕考,都要做餅讓其帶上。後來就將此餅稱為「娘子脆餅」,用來感謝妻子的良苦用心。

製作方法

用料

低粉260g、細砂糖35g、煉乳100g、黃油100g。

做法

  1. 室溫軟化至沒有硬心,或用電吹風吹,一邊吹一邊攪拌可加速軟化;
  2. 依次加入細砂糖、煉乳,並攪拌均勻即可,黃油無需打發;
  3. 篩入低粉,用刮刀切拌,此步驟請注意是切拌;
  4. 切拌後會呈現鬆散狀;
  5. 用手捏成光滑球面的麵團;
  6. 在模具中先墊入一層保鮮膜,然後將面圖裝入模具按壓平整。接着放入冰箱冷凍室至少30分鐘;
  7. 取出並將其切成厚薄均勻的薄片,且依次擺放於烤盤上。烤盤上可墊油紙、錫箔紙;
  8. 烤箱170度預熱後,將烤盤放入烤箱中層。上下火20-30分鐘左右,具體視個人口感與薄片厚薄而定;
  9. 若厚薄很不均勻即會出現一些過頭的情況;
  10. 一般烤至微黃即可,期間注意中途進行一次餅乾的翻轉,好讓兩面顏色均勻。[4]

視頻

魅力山城·中國陽泉·招商引資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