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陰陽二爻知天算命——《周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陰陽二爻知天算命——《周易》,中國文化故事。[1]

原圖鏈接《周易》

故事內容 

《經》、《傳》有別宇宙森羅萬象,變幻莫測;人生休戚禍福,難以逆料。遠古時候的先民們要想測吉凶、明狐疑,唯一的途徑就是拜倒在神靈的腳下,根據神靈的啟示趨吉避凶,決定行止;而傳達神靈啟示的手段便是占卜,所以早在原始社會占卜之風就很盛行。後來占卜逐漸成為一行專業。商代的人們習慣用龜甲占卜,保存下來的就是現代考古發掘出的甲骨文卜辭。周代的人們喜歡用蓍草占筮,記錄下來的一些籃辭流傳至今,便是《周易》。

現在通行的《周易》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經》,一部分是《傳》。

《經》有時也稱《易經》或《古經》,包括卦、卦辭、爻辭等內容。《傳》亦稱《易傳》或《易大傳》,是對《經》的解釋、說明、補充和發揮,共有十篇,在古代又被稱為《十翼》(翼是輔佐闡明的意思),計有:《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

《周易》在戰國時期就被看作經典,而且二千多年來,列居儒經,讀的、注的都很多。但它究竟是一部什麼書?是什麼時候的著作?是什麼人所寫?

這些問題,似乎仍無定論。據傳說,《經》中的卦是人面牛身的文化神伏羲周文王所畫,卦辭是周文王所作,爻辭是周公旦所寫,《傳》則是孔子的傑作。

現在普遍認為,《經》出現在商、周之際,是周前期的卜筮官員編纂而成,並非出自某一人之手。而《傳》的某些篇章雖與孔子有聯繫,但也不是出於孔子一人之手,而是從春秋到戰國中期由史官、儒者陸續寫成的。

《經》與《傳》不僅在成書時間和作者方面不同,其內容性質也有很大差異。

一般認為,《經》只是一部卜筮之書,曲折反映了神的意志,本質上是一種宗教巫術。而《傳》雖與《經》有密切聯繫,但已甩開了對超自然的神靈的信仰,採取了抽象的理性思維形式,闡述了對世界及其一般規律的看法,屬於哲學之書。

正由於《經》和《傳》性質不同,所以我們在介紹時也要分而述之。

《易經》的形式結構《易經》是一部占筮書,因而在寫法上、編排上、體例上有它作為占筮書的特點。別的書通常都分篇分章,《易經》則以「卦」為單位。

全書共有六十四卦,每卦里有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

卦畫是由爻構成的,爻又有- 和- 兩種基本符號,- 和- 的屬性相反。- 象徵陽、剛、男、君、強等,具有積極獨立的性格,稱作「陽爻」或「剛爻」,用奇數一、三、五、七、九中的最大數九代表,又稱作「九」;- 象徵陰、柔、女、臣、弱等,具有消極、依附的性格,稱作「陰爻」或「柔爻」,用偶數二、四、六、八、十的中間數六代表,又稱為「六」。

六十四卦是由陰陽兩爻錯綜配合得出的八個符號,即八卦演變出來的。

《易傳》說,伏羲用三個爻組成一個符號,代表宇宙事物,產生了八卦。它們是:o 乾(天)、o 坤(地)、o 震(雷)、o 翼(風)、o 坎(水)、o 離(火)、o 艮(山)、o 兌(澤),稱作八「經卦」。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於羑里時,覺得只用八卦難以說明宇宙萬物錯綜複雜的變化,於是將八卦兩兩重疊,推演出六十四卦,統稱作「別卦」。這樣六十四卦中每一個卦的卦畫便由六個爻組成,《易經》全書共有384 個爻。每卦中的六個爻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排列,最下面的一爻稱「初」,依次向上分別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爻稱「上」。例如晉卦■,有陰爻有陽爻,自下而上分別稱初六、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其餘類推。

另外,由六爻構成的卦畫中,又可分為兩部分,以上下各三爻為一組,上方的三爻稱作「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稱作「下卦」或「內卦」。

標題也就是卦名,它有時總結全卦的內容,有時選取卦爻辭中的多見詞作形式聯繫,有時兩者兼而有之。有些標題是多義詞,它不同的意義與卦爻辭中所說的內容也是相應的,而且在卦辭中往往說明其中的一義。還有些組卦,兩卦標題的意義相對。

從形式上看,《易經》的文字分卦辭、爻辭兩類。卦辭在卦畫後面,比較簡單,一般作說明題義之用,解說該卦的吉凶。卦辭後面是爻辭,分別解說六爻每一爻的含義,是全卦內容的主要部分。

視頻 

史上最牛易學老師,46分鐘講完周易六十四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