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巴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的參考文獻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1年4月)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1年4月27日) |
阿什哈巴德 | |
---|---|
阿什哈巴德市是土庫曼斯坦首都,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阿什哈巴德州首府,建於1881年,人口100萬。位於土南部卡拉庫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處,占地約300平方公里。典型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較大,日照極為充分。阿市有電力、食品加工、輕工、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等工業部門。科學、文化和新聞事業較為發達。
阿什哈巴德也是土庫曼斯坦乃至於中亞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與獨聯體各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德國、土耳其、英國、阿聯酋和泰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航,與中國烏魯木齊通包機。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阿什哈巴德 | 行政區類別 | 首都 |
所屬地區 | 土庫曼斯坦 | 地理位置 | 土南部卡拉庫姆沙漠科佩特山交界 |
面 積 | 300平方公里 | 人 口 | 100萬(2018年8月)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沙漠氣候 | 著名景點 | 土庫曼斯坦國家博物館、阿哈爾捷金馬和種馬場等 |
歷史沿革
歷史上曾被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韃靼人征服。公元9—10世紀受塔赫里王朝、薩曼王朝統治。11—15世紀受蒙古韃靼人統治。15世紀基本形成土庫曼民族。16—17世隸屬於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19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部分領土併入俄國。
1881年沙俄組建后里海軍區,在此設行政中心。由於地處交通要衝,加上外裏海鐵路經此,吸引各方移民在此定居,到1911年人數超過45,000,成為沙俄與伊朗的貿易重鎮。
該市土庫曼人民參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1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很快以當地一名革命者之名更名為波爾托拉茨克。其領土併入土耳其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在劃定民族管理區後,於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首府,並加入蘇聯。
1927年又恢復阿什哈巴德原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政府在阿什哈巴德進行了大規模的戰後建設。
1948年10月發生了里氏9至10級大地震(當時有史書記載最強烈的一次),使整座城市幾乎毀滅,近18萬人罹難。
1951年建立土庫曼科學院,設置沙漠研究所。 1958年,依地震前原樣重建完畢。
1962年卡拉庫姆運河通至該市,多年缺水現象大為緩和。此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開拓,阿什哈巴德又重新發展起來。
1990年8月23日,土庫曼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
1991年12月27日,土庫曼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成為了土庫曼斯坦的首都。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 [1]
行政區劃
全市共分4個區,中心的KOPETDAGDISTRICT為行政、文教、科研機構所在地和商業區,北部的BAGTYYARLYKDISTRICT、西部的ARCHABILDISTRICT、南部的CHANDYBYL DISTRICT主要為工業區。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阿什哈巴德市是土庫曼斯坦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位於土南部卡拉庫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處,大約東經58度,北緯38度。海撥215米,占地約300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屬溫帶大陸型乾旱氣候,1月平均氣溫2.1℃,7月平均氣溫37.6℃。平均月降雨量僅5毫米。
人文環境
宗教信仰
絕大多數阿什哈巴德人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嚴格地遵循伊斯蘭教義。此外,古代突厥人的薩滿教和拜火教也對土庫曼人的宗教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強迫生病的孩子跳過火堆,向病人的頭部灑灰燼等,這些儀式並非伊斯蘭教的特徵。伊斯蘭文化在土庫曼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什哈巴德人很尊敬伊斯蘭教的聖者。
城市風采
阿什哈巴德曾受沙漠影響而嚴重缺水,但自從1962年卡拉庫姆大運河通到這裡後,市內缺水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改變。市內主要街道的兩側鋪設了一條寬半米左右的水渠,用以澆灌着路邊的花草樹木。土庫曼人尤其重視植樹造林,在阿什哈巴德城區及周邊,到處可見大片新栽的小樹苗。阿什哈巴德主要建築物前、廣場上、公園裡,甚至道路隔離帶上都設置了造型各異的噴泉。阿什哈巴德因此又被譽為「噴泉之城」。
市內花園、草坪和噴水池隨處可見。蘇聯解體後市內新建的大型建築有總統府,中立門、地震紀念建築群、國家博物館和孤兒院等。
阿什哈巴德的街道上,許多建築物以薩·土庫曼巴什(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總統的尊稱)的畫像為裝飾畫。隨處懸掛「祖國,人民,土庫曼巴什」,「21世紀將是土庫曼人的黃金時代」(總統語)這樣的標語。
數公里長的管道和數不清的噴灌設備不間斷地為植物提供着必不可缺的水分。夏季熱量充足,冬季幾乎沒有嚴寒,優越的氣候條件將城市變成一個巨大的植物園。
土庫曼斯坦宣布獨立後,政府決意把首都建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白色大理石城、水城和綠色之都。阿什哈巴德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都市之一,所有新建築都是由法國建築大師設計、土耳其人承建的。建築物表面被清一色伊朗產白色大理石覆蓋,使整座城市顯得潔白而明亮。
經濟狀況
阿什哈巴德不但是土庫曼斯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還是工業中心,有機器製造、電機、玻璃、食品加工、紡織、金屬加工等工業,主要農業產品有棉花、小麥、瓜果蔬菜等,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航空運輸亦發達。
截至2007年,阿什哈巴德的天然氣和學校教育是免費的,公共交通、居民用電、座機電話僅是象徵性的付費,國有經濟占有絕對地位,除油氣資源以外的工業品,尤其是輕工業品仍然處在初級發展階段。
2014年1-4月,阿什哈巴德市計劃投資額完成138.2%,比2013年同期增長88.2%。 1-6月,餐飲企業零售貿易額增速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長19.2%。
風景名勝
土庫曼斯坦國家博物館
由土耳其出資興建,1998年11月12日開館。博物館位於阿什哈巴德市南側,氣勢恢宏,占地22,5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用於展覽。主樓設會議廳,展廳、辦公室、倉庫、技術修復部和咖啡廳等。4個半圓形露天劇場在主樓外側。博物館展廳設獨立廳、自然廳、原始史廳、古代廳、中世紀紀廳、民俗廳等,展品約2萬件。
阿哈爾捷金馬和種馬場
關於阿哈爾捷金馬的記載最早見於公元前4-3世紀。此馬產於土庫曼斯坦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此馬體態勻稱,威武膘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性情暴烈,但馴服後卻非常順從。馬神態威嚴,步伐輕盈。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由阿哈爾捷金馬交配培育而成。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阿哈爾捷金馬歷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歷山大 · 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在中國歷史文獻中,阿哈爾捷金馬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據說,史書中的「血汗寶馬」即源自阿哈爾捷金馬。1945年朱可夫元帥檢閱勝利儀仗隊時所騎的就是阿哈爾捷金馬。國際馬業界極為推崇阿哈爾捷金馬。1986年在巴黎凱旋門杯賽馬比賽中,贏得冠軍的阿哈爾捷金種馬「丹辛格 · 勃里伊弗」 被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阿哈爾捷金種馬場位於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於1922年,前身為裏海養馬廄,1992年改名為尼亞佐夫總統種馬場。1992年尼亞佐夫總統訪華時贈給江澤民主席一匹名為「阿赫達什」(意為「白石」)的阿哈爾捷金馬尚馴養在此。現土庫曼斯坦共有五個國營大型馬場,阿哈爾捷金馬總數約2,000匹。1992年以來土庫曼斯坦致力於向國際市場介紹阿哈爾捷金馬,同美、法、俄、瑞典和澳大利亞等國有合作。
社會事業
教育
設有土庫曼科學院、沙漠研究所及抗震建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有土庫曼大學和工、農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和造型藝術博物館。
國家科學院下轄十五個分支研究機構。有國立馬赫圖姆庫里大學、醫學院和工學院等十餘所高等學府。
市內設有高等學校、劇院和博物館等設施。還有創建於50年代初的國家科學院,它擁有16個研究機構,其中的沙漠研究所、太陽能研究所和防震研究所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力。
醫療
阿什哈巴德市主要醫院有土庫曼巴什中央醫院、阿市國際醫學中心等。
交通
阿什哈巴德位於卡拉庫姆大沙漠南部邊緣,是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航空運輸亦發達。
新聞出版
全市共有4家劇院、7家影院、5家博物館。有《中立的土庫曼斯坦報》,《復興報》、《土庫曼斯坦報》、《阿什哈巴德晚報》等十餘家報社,兩套電視節目。
相關視頻
1、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2、游世界阿什哈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