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巴希·巴納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巴希·巴納吉
出生 1961年2月21日
印度加爾各答
國籍 美國
母校 加爾各答總統大學加爾各答大學 (BA)、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 (MA)、哈佛大學(PhD)
機構 麻省理工學院
研究領域 發展經濟學
獎項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2010)
丹·大衛獎(2013)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15)
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

阿巴希·本納雅克·巴納吉英語:Abhijit Vinayak Banerjee,1961年2月21日),印度裔美國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是位發展經濟學家。他與經濟學家艾絲特·杜芙若森德希爾·穆拉伊特丹一同創辦了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扶貧行動研究室(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JPAL)。2019年,阿巴希·巴納吉 與 艾絲特·杜芙若,麥可·克雷默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

生平簡介

阿巴希·巴納吉 曾在加爾各答大學、Jawaharlal Nehru大學,1988年於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發展經濟學經濟理論

2003年,他與 艾絲特·杜芙若 及 森德希爾·穆拉伊特丹 一同創辦了「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是該實驗室的負責人之一,致力於以嚴謹的科學方法檢驗失敗的扶貧政策。2009年,JPAL獲得了首屆BBVA 「知識前沿」 世界級研究獎。

巴納吉也致力推動「最低所得保證計劃」(Minimum Income Guarantee Scheme),該計劃針對最貧窮的20%家庭(約2.5億人)每年無條件發予7.2萬盧比(約台幣3萬元),此計劃在2019年被印度最大黨「印度國大黨」(INC)納入選舉政見之一,但國大黨最後並沒有勝選。

巴納吉曾任經濟發展分析研究局主席,NBER研究員,CEPR研究員,基爾研究所國際研究員,美國藝術科學院經濟計量學會研究員。

榮譽

  • 2009年,巴納吉獲得了 Infosys 社會科學和經濟學獎。
  • 2011年,他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100強思想家之一。

著作

巴納吉發表了許多學術研究文章,並著作了三本書,其中最有名的的是《窮人經濟學》,該書獲得了高盛年度商業圖書獎

他於 200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紀錄片《疾病之名》。[2]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9年10月14日,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位經濟學家:印裔美籍學者 阿巴希·巴納吉、法裔美籍學者 艾絲特·杜芙若、美國學者麥可·克雷默。其中 阿巴希·巴納吉 和 艾絲特·杜芙若 是一對夫妻.

他們的獲獎理由:一是他們的研究很大地提升了人類應對世界貧困問題的能力;二是他們所採用的實驗研究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3]

被斥責道德有問題

學術上,阿巴希·巴納吉 和其妻子 艾絲特·杜芙若 的成就被受認同,但兩人的私人感情卻被世人唾棄,背上「師生戀」、「第三者」、及「拋妻棄子」之名。[4] [5][6]

視頻

如何才能擺脫貧窮?窮人和富人有什麼差別?【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解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