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拉伯聯盟 |
中文名稱: 阿拉伯國家聯盟 性質: 地區性國際組織 簡稱: 阿盟(LAS) 總部: 埃及開羅 成立時間: 1945年3月22日 |
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為了加強阿拉伯國家聯合與合作而建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是當今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區性組織。 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
1944年9月,在埃及倡議下,阿拉伯各國外長在亞歷山大港舉行會議,擬訂了《亞歷山大議定書》,並決定成立阿拉伯國家聯盟。
1945年3月22日,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和也門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條約》,宣告聯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個成員國。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密切合作,維護阿拉伯國家的獨立與主權,協調彼此的活動。
2011年11月中旬,阿拉伯國家聯盟中止了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同年11月27日,阿盟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外長會議後決定,立即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
2019年8月26日,埃及、阿聯酋、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蘇丹、阿爾及利亞以及巴林同意敘利亞重回阿拉伯聯盟。[1]
組織成立
成立日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正式成立。
成立宗旨
密切成員國間的合作關係,協調彼此間的政治活動,捍衛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促進阿拉伯國家的整體利益,推動各成員國在經濟、財政、交通、文化、衛生、社會福利、國籍、護照、簽證、司法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成員國相互尊重國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間的爭端不得訴諸武力解決,某一成員國與其他國家締結的條約和協定對其他成員國無約束力。
組織總部
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由於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約,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國家外交和經濟部長會議決定,將阿盟總部遷往突尼斯。1990年10月31日,阿盟總部遷回開羅。
駐華機構
阿盟駐華代表處:北京市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1-14-2。
組織體系
機構設置
(1)首腦級理事會:最高權力機構,1964年起開始舉行首腦會議,商討地區性重大問題。可應成員國要求召開特別首腦會議或緊急首腦會議。2000年10月在開羅召開的第11次特別首腦會議決定每年定期舉行首腦會議,由成員國輪流主持。現任首腦級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為突尼斯。
(2)部長級(外長)理事會:由全體成員國外長組成,負責討論、制定和監督執行阿拉伯共同政策、制定阿盟各機構的內部條例並任命阿盟秘書長。每年3月和9月舉行例會,也可以應兩個以上成員國的要求隨時召開特別會議或緊急會議。協商一致通過的決議對所有成員國均有約束力。唯有財政和管理問題,獲2/3多數通過後即對全體成員有效。現任外長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為索馬里。
(3)專項部長理事會:隨着阿拉伯國家相互關係的發展和合作領域的擴大,各專項領域的部長理事會相繼建立。共成立了13個專項部長理事會,由成員國相關部長組成,定期召開會議,負責制定有關領域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和加強成員國間的有關協調與合作。它們分別是:新聞、內政、司法、住房、運輸、衛生、社會事務、青年與體育、環境、通訊、旅遊、電力及水力部長理事會。
(4)聯合防禦理事會:根據"共同防禦與經濟合作條約"建立,由成員國外長和國防部長組成,其任務是統一各成員國的防務計劃,為加強其軍事力量而開展合作。
(5)經社理事會:由成員國有關部長或其代表組成,致力於實現阿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定的目標,並有權建立或取消任何專項組織,負責監督其運作情況。其屬下有19個專門組織和機構。
(6)秘書處:阿盟的常設行政機構和理事會及各專項部長理事會的執行機構,設秘書長,由助理秘書長及適量其他官員協助其工作。
阿盟在中國、印度、黎巴嫩、土耳其、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南非、南蘇丹、索馬里、利比亞、突尼斯、蘇丹、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德國、俄羅斯、法國、瑞士、意大利、英國、馬耳他、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設有辦事處。
組織成員
阿盟成員為21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蘇丹、索馬里、突尼斯、敘利亞、也門、伊拉克、約旦、科摩羅。2011年11月16日,阿盟正式中止敘利亞成員國資格,2013年3月26日,阿盟決定將敘利亞在阿盟席位授予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盟",但迄未落實。
2017年6月5日,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將卡塔爾排除出該組織。
組織領袖
現任秘書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Ahmed Aboul Gheit ),埃及人,2016年7月1日正式就任,任期5年。
前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埃及人,任埃及外長,2011年5月當選。
歷屆秘書長
2011年5月15日,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外長召開會議,一致同意埃及外長阿拉比接替穆薩擔任阿盟新一屆秘書長。
阿拉比在阿盟外長會議上說,他是在阿拉伯國家經歷危機的苦難時期承擔這一職務,與會國家應攜手努力解決阿拉伯世界面臨的問題,採取必要措施推動阿拉伯共同事業。
卸任的秘書長穆薩向阿拉比表示祝賀,並為阿拉比有能力領導阿盟感到高興。穆薩認為,阿盟已有了質的轉變,但經濟、社會和文化仍是阿盟的主要議題。
埃及此前一直提名本國前外交官穆斯塔法·菲基接替穆薩。卡塔爾則提名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前任秘書長阿提亞爭奪阿盟秘書長一職。但在15日外長會議前,埃及宣布提名阿拉比接替穆薩。卡塔爾隨後決定放棄自己提名的人選。
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謝赫哈馬德在會上說,提名阿拉比接替穆薩是正確的選擇,這也促使卡塔爾放棄自己的人選。
阿拉比2011年3月7日正式就任埃及外長一職。他曾在國際法院、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聯合國賠償委員會等機構工作。他還曾是埃及常駐聯合國代表。
阿盟正式成立於1945年,有22個成員國。阿盟秘書長一職除1979年至1990年間由突尼斯人擔任外,其餘時間均由埃及人擔任。
2016年3月10日,阿盟成員國外長會議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選舉新任秘書長。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當日晚間宣布,任命埃及前外交部長艾哈邁德·阿布·蓋特為阿盟新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