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爾弗雷德·希爾

阿爾弗雷德·希爾,Alfred Francis Hill CMG OBE(1869年12月16日 - 1960年10月30日)是澳大利亞/新西蘭作曲家,指揮和教師。

阿爾弗雷德·希爾照片來自facebook.com

目錄

生平

阿爾弗雷德希爾於1869 年出生於墨爾本。他的出生年份在許多方面顯示為1870年,但現在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

他早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新西蘭度過。他於1887年至1891年間在萊斯季音樂學院學習古斯塔夫·施萊克,漢斯·西特和奧斯卡·保羅。之後,他與Gewandhaus Orchestra一起演奏了第二把小提琴,包括勃拉姆斯格里格柴可夫斯基布魯赫雷內克等客座指揮。
在那裡,他的一些作品與同學一起演奏,其中一些在德國出版。其中包括用於小提琴和鋼琴的蘇格蘭奏鳴曲。

希爾回到新西蘭,在那裡被任命為惠靈頓管弦樂協會的主任。他還兼任小提琴教師,演奏家,室內音樂家和合唱指揮。
他積極推動新西蘭音樂學院的建設,並為羅托魯瓦的毛利人研究所奠基。
在此期間,他完成了他的第一個關於毛利人主題的弦樂四重奏,後來通過Zoellner四重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定期編程在美國獲得了一些熟悉。

1897年希爾回到澳大利亞,在那裡他教了很多年。他於1897年10月6日在新南威爾士州的帕丁頓與他的第一任妻子Sarah Brownhill Booth結婚,他是新西蘭人。
他們將有三個孩子,他們被賦予Wagnerian名字IsoldeTristanElsa
1921年,他與妻子離婚,並於當年10月1日與他的前學生Mirrie Solomon結婚,後者也是作曲家。

1901年1月1日,他在悉尼舉行了澳大利亞聯邦慶祝活動,組成了一萬支聲音和十支銅管樂隊的合唱團。
經過幾年經常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旅行,希爾於1911年在悉尼定居,成為澳大利亞管弦樂學院的校長,以及南方弦樂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演奏家。
1913年,希爾與弗里茨·哈特共同創辦了澳大利亞歌劇聯盟,作為創作澳大利亞歌劇傳統的一部分。
希爾還是悉尼話劇團協會的創始人,以及新南威爾士州音樂協會的基金會理事會成員(後來的總統)。

希爾還是澳大利亞音樂組織者。
1915年至1616年,他共同創辦了新南威爾士州音樂學院,並成為其第一位理論與作曲教授,後來成為Henri Verbrugghen的副指揮。
當澳大利亞廣播委員會於1932年成立時,希爾是ABC音樂諮詢委員會的成員。
1947年,他成為澳大利亞作曲家協會的主席。

榮譽與獲獎

阿爾弗雷德·希爾於1953年成為大英帝國勳章的官員,並於1960年成為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勳章的同伴。
1959年,他的90歲生日由一場特別的音樂會慶祝。他的音樂由悉尼交響樂團在Henry Krips的帶領下演奏。
阿爾弗雷德希爾於1960年去世,享年90歲。他的第二任妻子米里希爾和他的第一次婚姻的三個孩子倖存下來。
伊索爾德山成為眾所周知的歌手。

從1937年起,他投身專職組成。他寫了超過500首作品,包括13 首交響曲(其中11首是以前寫的弦樂四重奏的安排),8部歌劇(包括「古怪的長笛」),眾多的協奏曲,一部音樂,17 首弦樂四重奏和其他室內樂作品,兩部關於毛利人的頌歌受試者(Hinemoa和Tawhaki)等11合唱作品,和72鋼琴件。
從1945年起,他的一首弦樂四重奏(D小調第11號)是澳大利亞第一部被錄製的室內作品。

雖然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被忽視了,但他仍然在塔斯曼的兩邊都非常有名,他的短歌「 Waiata Poi 」由許多歌手包括Peter Dawson錄製。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希爾的全部作品重新產生了興趣。
他的敘述者和管弦樂隊的短片,綠水,約翰惠勒的話,已被記錄至少兩次。
馬可波羅唱片公司錄製了大部分交響曲,由昆士蘭交響樂團演奏。

作品

  • Thirteen symphonies:
    • No. 1 in B-flat major, "Maori" (1901)
    • No. 2, in E-flat major, "Joy of Life" (1941)
    • No. 3 in B minor, "Australia"
    • No. 4,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No. 5, "Carnival"
    • No. 6, "Gaelic"
    • No. 7 in E minor
    • No. 8, "The Mind of Man", for string orchestra
    • No. 9 in E major, "Melodious"
    • No. 10, "Short Symphony"
    • No. 11 in B minor
    • No. 12 in E-flat major
    • No. 13 in A minor
  • Orchestral music, including:
    • Linthorpe
    • The Lost Hunter, Tone poem (1945)
    • The Sea
    • The Sacred Mountain
    • White Flame
  • Concertos
    • Piano Concerto in A major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1932)
    • Viola Concerto (1940)
    • French horn Concerto in D minor (1947)
    • Trumpet Concerto (1915)
  • Seventeen String quartets, including:
  • Eight operas:
    • The Whipping Boy (1893)
    • Lady Dolly (1900)
    • Tapu (1913)
    • Teora (1913)
    • Giovanni (1914)
    • The Rajah of Shivapore (1917)
    • Auster (1922)
    • The Ship of Heaven (1923)
  • Eleven pieces for choir, including:
    • Hinemoa, cantata
    • Mass in E-flat major
  • 72 Pieces for piano

唱片

  • String Quartets Nos. 5, 6 and 11 (Australian String Quartet) : Marco Polo 8.223746
  • String Quartets, Vol. 1 (Dominion String Quartet) – Nos. 1, 2, 3 : Naxos 8.570491
  • String Quartets, Vol. 2 (Dominion String Quartet) – Nos. 4, 6, 8 : Naxos 8.572097
  • String Quartets, Vol. 3 (Dominion String Quartet) – Nos. 5, 7, 9 : Naxos 8.572446
  • String Quartets, Vol. 4 (Dominion String Quartet) – Nos. 10 and 11, Life Quintet : Naxos 8.572844
  • String Quartets, Vol. 5 (Dominion String Quartet) – Nos. 12, 13, 14 : Naxos 8.573267
  • Symphony No. 2 "Joy of Life" (Adelaide Symphony Orchestra, Adelaide Singers, Patrick Thomas): ABC Classic FM recording
  • Symphony Nos 3 and 7, The Lost Hunter, The Moon's Golden Horn (Queensland Symphony Orchestra, Wilfred Lehmann) : Marco Polo 8.223537
  • Symphony Nos 4 and 6, The Sacred Mountain (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 Wilfred Lehmann) : Marco Polo 8.220345
  • Symphony Nos 5 and 10, As Night Falls, Tribute to a Musician (Queensland Symphony Orchestra, Wilfred Lehmann) : Marco Polo 8.223538
  • Green Water (Peter Munro, narrator; Queensland Symphony Orchestra, John Farnsworth Hall) (1954; ABC recording)

視頻Video

YouTube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