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菲德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瑟·菲德勒 | |
---|---|
原文名 | ArthurFideler |
出生 |
1894年 美國 |
逝世 | 1979年7月10日 |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音樂指揮家 |
人物介紹
阿瑟·菲德勒(Arthur Fideler,1894年~1979年7月10日),美國音樂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指揮家之一,他對於通俗管弦樂作品的普及和推廣功不可沒。波士頓交響樂團成立之後,1885年7月,樂團的發起人亨利·李·希金斯大膽地實現了他的一個夢想——受到維也納公園音樂會的影響,組建了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在20世紀30年代,35歲的阿瑟·菲德勒接任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的指揮,開創了樂團歷史上一位指揮任職49年的傳奇。在阿瑟·菲德勒的帶領下,樂團成為一所培養年輕人的學校,成為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成為了世界上錄音最多的管弦樂團。 阿瑟·菲德勒 (Arthur Fideler,1894-1979),美國指揮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後留學德國,在柏林高等音樂學校主修小提琴,兼學鋼琴與指揮。十七歲在柏林首次登台,1915年歸國任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員。除小提琴外,在樂團還擔任過中提琴、管風琴、鋼琴、鋼片琴的演奏員。三十歲創立波士頓小交響樂隊自任指揮,同時還指揮波士頓大學的樂隊與合唱團。 阿瑟出生在波士頓一個音樂世家裡,菲德勒(Fiedler)這個姓氏在德語中是帶口語的提琴手的意思。祖父是奧地利來的猶太移民,幾乎全家在波士頓交響樂團(BSO)里,父親、他的兩個兄弟、幾個堂兄弟都是團里的提琴師。叔父是大都會歌劇院的男中音。阿瑟從其父親學提琴,在1911年進德國柏林皇家音樂學院進修,並且在19歲時當上一個樂隊的指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擔任交響樂團的鋼琴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手。到1924年,他和樂團中的25位同事成立了自己的通俗交響小組。 1930年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奏員組織起來成立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並一直擔任音樂指導與指揮,定期舉行通俗音樂會而博得聲譽。他指揮演奏的曲目以輕鬆的古曲名曲為主,同時委託專業編曲家改編群眾熟悉的音樂劇選段和歌曲,以擴大影響。 阿瑟·菲德勒(1張)阿瑟·菲德勒於1894年出生在美國的波士頓,他的父親當時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中的一位小提琴家。菲德勒從幼年時就開始隨父親學習小提琴,進入青年時代以店,他便來到了歐洲,進入了德國柏林高等音樂學校中學習,在校期間,他曾投師在著名小提琴教授維利·赫斯的門下學習小提琴,與此同時他還在那裡兼學了鋼琴和指揮。 1914年,菲德勒學成回國,並於第二年進入了波士頓交響樂團,成為這個舉世聞名的交響樂團中的小提琴手,以後,他又在樂團中改拉了一段中提琴。菲德勒自從留學回國以後,就始終堅持將自己的所學全部奉獻給自己的祖國的信念, 他從20 歲回國直到1979 年逝世為止,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波士頓交響樂團,他的畢生音樂活動,都是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命運緊密相連的。為此,他曾幽默地開玩笑說:「在波士頓交響樂團里,除了掃地以外,我任何事情都干過」。 1924年,菲德勒自行籌建了一個由25 人組成的樂隊,他稱其為「波士頓小交響樂團」,從此,他便以指揮這個樂隊而開始了自己的指揮生涯,於此同時,他還經常在波士頓大學的管弦樂團和合唱團中擔任指揮。 1930年,經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終於誕生了,這個樂團的演奏員全都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中的演奏員,(僅僅除去12 位首席演奏家)由菲德勒本人擔任指揮,從這時起,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菲德勒始終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他率領這個具有突出特色的樂團,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等時間舉行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通俗音樂會,向聽眾介紹了大量的優秀古典管弦樂名曲和流行音樂及電影音樂的改編曲等等。 從這時開始,菲德勒的名字就和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的名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藝術人生 菲德勒既然把他的畢生精力都投放到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上,那麼他在這方面也必然是一位受益者,他與這個樂團之間的關係可謂相得益彰,雖然這個樂團的主要功績都是由菲德勒勤奮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所促成的,但菲德勒本人所獲得的巨大世界聲譽,也都是得助于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的。1930 年5 月7 日,菲德勒指揮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舉行了首演,聽眾當時的熱情極為高漲,人們都對這種音樂會的奇妙風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演的巨大成功,不但使菲德勒一舉成名,而且還使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樂團從此奠定了演奏風格和格調等方面的基礎。 1979年7月10日,這位為世界音樂事業奮鬥到暮年的指揮大師,在波士頓的寓所中與世長辭,享年85歲。
主要功績
菲德勒作為20 世紀著名的指揮大師,其最主要的功績就是抓住了「音樂普及」這項艱巨的任務,並且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在以往的年月里,以交響樂、歌劇為主體的「陽春白雪」式的高雅音樂藝術,和以流行音樂為內容的「下里巴人」式的通俗音樂藝術之間,存在着一個相當大的真空地帶,音樂藝術的欣賞者們總是根據各自的愛好而向兩極發展,久而久之,二者之間便形成了一種深深的隔閡,然而音樂愛好者是需要培養的,要想使他們進入高雅音樂藝術的殿堂,則必須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具體到實踐上來看,就是應該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水平、格調和內容方面的音樂作品來請他們欣賞,以此來起到一種鋪路架橋的作用。這種設想從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然而做起來卻是極其艱苦和困難的,但菲德勒卻出色地做到了這一點,他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摸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在他不辭辛苦的努力下,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成為全美最受人們歡迎的樂團之一,許多音樂愛好者都慕名而來,並且在這裡得到了愉快的享受和深刻的啟迪。 獨特之處 菲德勒為音樂藝術的普及和大眾藝術的傳播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然而他決非是那種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效勞的人,在一些人的眼裡,似乎搞音樂普及就是要無條件地為大眾演奏內容浮淺的流行曲,甚至為此而放棄對高雅藝術的追求,這種看法和態度實際上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但菲德勒與這些人之間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他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宣傳性、教育性和引導性。在他的音樂會當中,人們可以看到數不盡的古今管弦樂名曲,在對待流行音樂方面,他也並不是無條件地拿來就用,而是將其優秀的部分和素材拿來進行藝術再加工,然後再把它奉獻給聽眾,這樣,聽眾聽到的就不是那種粗糙的東西,而是一部充滿着流行風格和情調的藝術品了,從這方面來看,菲德勒的真正偉大之處恰恰正在這裡。 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 專輯曲目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 Nicolas Rimsky-korsakov 01-04 金雞:組曲 Lecoqd'or:Suite 24:27 吉奧阿基諾·羅西尼(1792-1868) Giacchino Rossini 05 威廉·退爾:序曲 Willam Tell:Overture 11:47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 (1840-93)Piotr Ilich Tchaikovsky 06 斯拉夫進行曲 Marche Slave 9:42 埃曼紐爾·夏布里埃(1841-94)Emmanuel Chabrier 07 西班牙 Espana 6:21 弗朗茲·李斯特 (1811-86)Franz Liszt 08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Hungarian Rhapsody No.2 9:35 09 拉科西進行曲 Rakoczy March 6:42 Boston Pops Orchestra
社會評價
菲德勒在世時就是全美最繁忙的指揮大師之一,他不但廣泛地為群眾舉行音樂會,同時還率團錄製了數量驚人的優質唱片,這些唱片在一出現時,便成了人們之間的搶手貨。據統計,在菲德勒於1979 年逝世的前後時間裡,他為世界各大唱片公司指揮錄製的唱片銷售量就已達到了1500萬張,這個數字的確是使人們瞠目結舌的,然而這還沒有把他逝世後的十幾年時間裡的總銷售量計算進去。 菲德勒是一位別開生面的指揮大師,在音樂會的曲目組成方面,他別出心裁地獨創了所謂的「三部節目制」,即開場的序曲和古典管弦樂曲部分;協奏曲部分;流行音樂部分,這三部分之間結合得十分巧妙,給人們帶來一種非常自然和滿意的效果。有趣的是,菲德勒在音樂會開場時總是以美國作曲家蘇薩的那首激動人心的《星條旗永不落》作為序曲的,這個慣例實際上在1930年5月7日,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舉行首演音樂會時就形成了,以後,它便在幾十年的歲月中不斷延續而形成一定之規了。 菲德勒作為一個指揮家,他的指揮曲目是非常廣泛的,與其他指揮家不同,他並不經常指揮整場的歌劇和整部的交響樂,而是把重點放在古今著名的中小型管弦樂曲上,在另一個方面,他以開拓者的膽魄,打破了嚴肅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的界限,將當時著名的好萊塢電影音樂、百老匯舞台劇音樂、鄉村音樂、流行歌曲改編曲和爵土音樂等等,全都融匯在了他的節目單上,他嘗試着將這些被大眾所喜愛的、通俗易懂的曲目用交響樂隊來演奏,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效果,正因為如此,他才獲得了「美國現代音樂及流行音樂最傑出的指揮家」的榮譽。
藝圈評價
菲德勒是一位德高望眾的老一輩指揮大師,他一生以堅毅、熱忱和嚴謹的態度來對待音樂事業,為向美國和世界人民介紹和普及音樂藝術,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在人們的心中擁有着崇高而突出的地位。為了表彰他為人類音樂文化所做出貢獻,1977 年,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曾將象徵着最高榮譽的自由勳章授予了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