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瑟·霍利·康普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瑟·霍利·康普頓
圖片來自搜狐網

阿瑟·霍利·康普頓(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伍斯特,美國量子物理學家。畢業於伍斯特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曾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校長,192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34年,擔任美國物理學會會長。1941年,與萬尼瓦爾·布什(美國科學研究與發展辦公室主任)、歐內斯特·勞倫斯(回旋加速器發明者)一起接管發展原子彈的計劃。1946年,擔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第9任校長;1952年,領導學校正式在本科生中廢止了種族隔離制度,委任第一名女教授;1961年,退休。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瑟·霍利·康普頓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伍斯特

出生日期: 1892年9月10日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學位/學歷: 物理學家

主要成就: 發現「康普頓效應」

早期經歷

阿瑟·康普頓1892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伍斯特的一個學術世家。父親伊萊亞斯·康普頓是伍斯特大學(現為伍斯特學院)的院長。阿瑟·康普頓後來進入這個大學學習。他的大哥卡爾·泰勒·康普頓也就讀同一所大學,並且同樣成為物理學家,後來曾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二哥威爾遜·H·康普頓是一名外交官,曾任華盛頓州立學院(現為華盛頓州立大學)校長。

康普頓1913年取得伍斯特大學學士學位,1914年和1916年分別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康普頓先後在明尼蘇達大學短暫執教一年、到匹茲堡一家公司當工程師兩年、到劍橋大學當研究員一年。1920年,他成為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物理教授,1923年轉到芝加哥大學。

康普頓1918年開始研究X射線的散射。1922年,他發現X射線對自由電子發生散射時,光子的能量減少,而波長變大。這一發現被稱為「康普頓效應」或「康普頓散射」,後來又被他的研究生吳有訓進一步證實。由於這項成就,康普頓被授予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4年,康普頓擔任美國物理學會會長。

戰時活動

1941年,康普頓與美國科學研究與發展辦公室主任萬尼瓦爾·布什以及回旋加速器的發明者歐內斯特·勞倫斯一起,接管了發展原子彈的計劃。康普頓負責其中的「S-1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研究鈾的屬性以及製造方法。1942年,康普頓指定羅伯特·奧本海默為委員會的首席理論專家。委員會的工作在1942年夏天被美國軍方接管,並成為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康普頓得到資助,在芝加哥大學研究鈈,並且參與了一項目標為在1945年1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計劃。這項計劃後來未在預定日期達成,但僅晚了6個月。康普頓的實驗室表面上被冠以「冶金實驗室」的名稱,目標是建造可將鈾轉變為鈈的連鎖反應堆,並設計原子彈。1942年12月,在芝加哥大學的斯塔格體育場,冶金實驗室一組由恩里科·費米領導的科學家成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核反應堆的第一次持續的核連鎖反應。整個戰爭期間,康普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科學顧問和管理者的角色。他曾在1942年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會長。

擔任校長

戰爭結束後不久,康普頓於1946年回到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成為該大學的第9任校長。在康普頓的任內,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於1952年正式在本科生中廢止了種族隔離制度,又委任了第一名女教授。由於戰爭結束後大批退伍軍人回到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也在當時達到創紀錄的註冊學生數。康普頓在科學界的聲望和人脈幫助他為該大學招來許多知名的科研人員。儘管如此,後來有歷史學家批評康普頓在該大學實現種族融合的過程過於緩慢,使這所大學成為聖路易斯主要的高等院校中最晚向非洲裔美國人開放的一所。康普頓在1953年辭去校長職務,但仍保留教職,直到1961年退休。

榮譽記錄

除了諾貝爾物理獎以外,康普頓還先後獲得過拉姆福德獎(1926年)、休斯獎章(1940年)和富蘭克林獎章(1940年)等獎項。為紀念這位物理學家,有多項事物以其名字命名。月球上的康普頓環形山的命名是為了紀念阿瑟·康普頓和他的兄長卡爾·康普頓。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物理研究大樓也以其名字命名。芝加哥大學有學生宿舍樓被稱為康普頓宿舍。康普頓在芝加哥的舊居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古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把大型軌道天文台計劃中的伽瑪射線天文衛星命名為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