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1897年7月24日—1937年7月2日失蹤,1939年1月5日被宣布逝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女性飛行員和女權運動者。埃爾哈特是第一位獲得十字飛行榮譽勳章的女飛行員、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還創了許多其它紀錄,她將她的飛行經歷寫下後的書非常暢銷。她幫助建立了一個女飛行員組織。 1937年,當她嘗試全球首次環球飛行時,在飛越太平洋期間神秘失蹤。至今為止她的生活、生涯和消失一直使人神往 。

引 言

阿梅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1897年7月24日—1937年7月2日失蹤,1939年1月5日被宣布逝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女性飛行員和女權運動者埃爾哈特是第一位獲得飛行優異十字勳章,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還創了許多其他紀錄,將自身的飛行經歷編寫成非常暢銷的書籍,並協助建立了一個女飛行員組織。 1937年,當她嘗試全球首次環球飛行時,在飛越太平洋期間神秘失蹤。至今為止她的生活、生涯和消失一直使人神往。

早年影響

從小開始埃爾哈特家的女孩子就喜歡探險,她們探索她們的周圍,尋找有趣和有刺激性的事物。兩人常常一起數小時出去玩,爬樹、用槍打老鼠、滑坡。她們外出搜集後回到家裡養「蟲、蛾子、紡織娘和一隻樹蛙」。一些傳記作家甚至將年輕的阿梅莉亞描寫為一個男孩化的女孩子。1904年,在一位叔叔的幫助下她製造了一個滑道,這個滑道類似她在聖路易斯旅行時看到的雲霄飛車的軌道,並將這個滑道固定在家裡一個工具棚的頂上。阿梅莉亞首次有記錄的飛行的結果非常戲劇性。她從當作滑車的木箱子裡爬出來時嘴唇撞破,衣服撕破,幾乎興奮過度。她對她妹妹說:「噢,皮吉(她妹妹的小名),這就像飛!」

儘管工作中有一些失誤,1907年阿梅莉亞的父親獲得了羅克島鐵路公司任配理主任職,他們遷往艾奧瓦州得梅因市。次年阿梅莉亞在得梅因舉辦的艾奧瓦州博覽會上第一次看到了一架飛機。他父親想培養她和她妹妹對飛機的興趣,因此帶她們去參加飛行。但是阿梅莉亞看了那架飛機一眼就說她想回去坐旋轉木馬。她後來說「那個由繡鐵絲和木頭組成的東西毫無樂趣」。

教育

阿梅莉亞的父母遷往得梅因後阿梅莉亞和她的妹妹依然留在艾奇森她們的外祖父母家裡。在她12歲之前她和妹妹一直在家裡接受她們的母親和一位家庭教師的教育。她後來回憶說她「極其喜歡閱讀」,在家裡的大圖書館裡度過了無數的光陰。1909年她們也遷往得梅因,姐妹倆第一次進入公立學校學習,阿梅莉亞進入七年級。

少女

埃爾哈特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他們買了一幢新房子,雇了兩個傭人,但是埃德溫酗酒的惡習很快顯露出來。1914年他被迫辭職。雖然他試圖通過治療來擺脫酗酒,但是羅克島鐵路公司沒有再雇用他。約此時阿梅莉亞的外祖母逝世了,因為她怕埃德溫酗酒會耗盡她的遺產,因此將她的遺產只留給了她女兒管理。歐蒂斯家的房子和裡面的東西全部被拍賣,阿梅莉亞非常心痛,後來她說這是她童年的結束。

1915年,在求職良久後阿梅莉亞的父親終於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大北方鐵路公司獲得了一個職位,同時阿梅莉亞進入高校。埃德溫請求調到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但是他當時在職的辦公室則以為他辭職了,因此將他開除,使得他兩無所歸。由於當時家庭的狀況非常動盪不安,因此阿梅莉亞的母親帶着兩個女兒去芝加哥寄住在朋友家裡。阿梅莉亞進入海德公園高中,但是在那裡的那個學期過得非常不愉快。學校的年報里寫道:「A.E.—孤獨行動的棕衣女孩。」

1916年阿梅莉亞從海德公園學校畢業。雖然至此為止她的經歷並不順利,但是她依然憧憬未來。她的一本筆記里收集了關於在當時男人為支配的社會中成功的婦女的報紙報道,包括電影導演和製片、法律、廣告、管理和機械工程等方面。她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高校,但是沒有在那裡完成學業。

婚姻

有一段時間埃爾哈特與波士頓化學工程師賽繆爾·查普曼(Samuel Chapman)有關係,但是1928年11月23日兩人分手。同時埃爾哈特和普特曼協作時間非常多,使得兩人之間產生了感情。普特曼於1929年離婚,他不斷追求埃爾哈特,多次向她求婚,直到最後埃爾哈特同意。埃爾哈特猶豫很久後兩人於1931年2月7日在康涅狄格州普特曼母親的家裡結婚。埃爾哈特稱她的婚姻為「雙面控制」的「夥伴關係」。在她結婚當天她遞給普特曼一封手書的信。她寫道:「我希望你理解我不想將你束縛在任何中世紀的信任諾言裡,我自己也不覺得我被這樣地束縛。」

記錄和成就

婦女高度記錄:14000英尺(1928年) 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婦女(1930年) 100千米速度記錄(500磅負載,1931年) 第一名飛自轉旋翼機的婦女(1931年) 自轉旋翼機高度記錄:15000英里(1932年) 首位單獨飛越大西洋的婦女(1932年) 首位單獨兩次飛越大西洋的人(1932年) 首位獲得十字飛行榮譽勳章的婦女(1932年) 首位不停橫跨美國的婦女(1933年) 婦女跨大陸記錄(1933年) 首位單獨從檀香山飛往奧克蘭跨越太平洋的人(1935年) 首位單獨從洛杉磯飛往墨西哥城的人(1935年) 首位單獨不停留從墨西哥城飛往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人(1935年) 從東向西從奧克蘭飛往檀香山速度記錄(1937年)埃爾哈特的書 阿梅莉亞·埃爾哈特是一名很成功的和被大加宣揚的作家。從1928年至1930年她是《時尚》的飛行編輯。她寫過雜誌文章、報紙專欄並在生前寫過兩本基於她自己的經驗的書:

《20小時40分鐘》(1928年)是她作為首位跨大西洋飛行旅客的日記。 《The Fun of It》(1932年)是她飛行實踐的會議和婦女飛行的小品 《Last Flight》(1937年)由她在環球飛行嘗試過程中寄回美國的日記組成。這些日記在從新幾內亞出發前的數星期中在報紙上發表。她在太平洋上失蹤後她的丈夫普特南將它們編輯成書。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本書僅部分是埃爾哈特的原作。

紀念飛行

兩名女飛行員沿埃爾哈特的環球飛行路線進行過紀念飛行。

1967年安·佩勒格瑞諾帶領一個三人飛行組成功地使用了一架類似埃爾哈特的飛機非常接近地按照埃爾哈特的飛行計劃完成了一次環球飛行。在埃爾哈特失蹤30年周日佩了格瑞諾在小小的豪蘭島上空投下一個紀念埃爾哈特的花圈,然後返回奧克蘭,與1967年7月7日完成了2.8萬海里的紀念飛行。 1997年,埃爾哈特環球飛行的60周年,聖安東尼奧女企業家琳達·芬奇(Linda Finch)使用一架修復的1935年造的同樣型號的飛機沿埃爾哈特最後飛行的路程。她在18個國家着陸,歷經兩個半月後於1997年5月28日在奧克蘭機場着陸。 2001年卡琳·曼迪塔(Carlene Mendieta)使用埃爾哈特1928年使用過的同樣型號的飛機沿埃爾哈特的途徑重複了埃爾哈特於1928年8月的第一次歷史性跨大陸飛行。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