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膠趣話(尹燕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膠趣話》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阿膠趣話

說起平陰東阿阿膠,還有一段趣謠叫《阿膠曲謠》:

小黑驢,白肚皮,

粉鼻子粉眼粉蹄子兒。

獅耳山上去啃草,

浪溪河裡去喝水

東阿大橋走三趟,

小泰山上打個滾。

冬至宰殺取來皮,

熬膠還得郎溪水。

一、說淵源

阿膠是中華醫藥寶庫中的名貴滋補藥,「出東阿,故名阿膠」(《本草經集注》)。阿膠又稱「傅致膠」、「盆覆膠」、「驢皮膠」,自秦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阿膠為國藥精品,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因發源於老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東阿鎮置縣始於秦,為歷代東阿縣縣城,舊《東阿縣誌》、《山東通志》對此均有記載,故現在的平陰縣東阿鎮為正宗阿膠的發源地。

東阿鎮一帶具有生產阿膠獨特的地理文化,這裡生產阿膠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明代中後期,曾經達到「婦孺皆通熬膠」的鼎盛時期,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阿膠之鄉」、福牌阿膠的原產地保護區及唯一生產地。這裡生產的福牌阿膠歷史上曾因治癒慈禧太后的血症而受皇封,成為皇家貢品。福牌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增強機體免疫力,有耐缺氧、抗輻射等作用,對於一直廣大婦女患者的血症具有神奇的療效,《本草綱目》將其稱為「聖藥」。而今福牌阿膠已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補品。產品遠銷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

福牌阿膠之所以歷經兩千餘年而經久不衰,得益於東阿鎮一帶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潛心實踐,選料考究,遵古炮製,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製備工藝,並世代傳承。製作阿膠包括了泡、洗、煮、熬、晾、瓦、擦、包等幾十道繁瑣工序,是我國中藥傳統生產工藝的典型代表,蘊含着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關於阿膠最早的文字記載,始見成書於東漢時期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該書稱:阿膠產於古齊國阿地,並將之列為上品。撰者託名神農,實則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搜集、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草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並在之後兩千餘年的用藥實踐中,一直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帛書《五十二醫方》,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該書已有「以清煮膠」的記載。據考證,此膠即齊國人張傅「白蓮塘」所創製之膠,此記載亦與古時阿膠又稱「傅致(通制)膠」或「傅氏膠」的稱謂相吻合。《五十二醫方》要比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皇帝內經》還要早,若以此推論,阿膠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繼《五十二醫方》、《神農本草經》之後,幾乎所有經典醫著,諸如:《名醫別錄》、《外台秘要》、《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圖經》、《本草綱目》等等,皆有關於阿膠的記述,並且這些醫著以及歷代中醫中藥名家,對阿膠無不讚譽有加。

說到阿膠,通常人們大都認為皆以驢皮為主料所制。其實驢皮膠只是現今流行的阿膠的主產品。南北朝時著名醫學家陶弘景:「煮牛皮作之」。成書於公元七世紀的《石料本草》,將以牛皮為主料製作的阿膠稱為「黃明膠」,自此凡用牛皮熬製的黃色膠仍稱黃明膠一直沿用至今。用驢皮製膠,始載於成書在公元8世紀唐代的《本草拾遺》和《外台秘要》。這兩本醫藥典籍都記述了阿膠,以及黃明膠、驢皮膠,並且三者名稱相互通用,但主料仍以牛皮為主。

宋、元兩代所產阿膠仍以牛皮盒驢皮為主料,但開始出現混有少部分其它雜皮熬製的次品膠。為區別優劣,問世於11世紀的醫著《博濟方》,始用「真阿膠」一名。

公元1856年(咸豐元年)御賜福字阿膠,成為皇家專供貢膠。1915年獲得國家巴拿馬金獎。

咸豐年間,皇帝的寵妃蘭貴人葉赫那拉氏因服用了鄧氏樹德堂生產的阿膠後治好了血症,並喜得龍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咸豐皇帝特賜給鄧氏樹德堂堂主鄧發三件寶物:黃馬褂一身(相當於四品官官服);手摺子一個(相當於進出宮廷的通行證);賜給鄧氏樹德堂一個「福」字(這一福字後來逐漸演化為鄧氏樹德堂阿膠的標誌)。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皇帝載淳派一名四品欽差前來東阿鎮鄧氏樹德堂監製阿膠極品「九天貢膠」。從此,每年朝廷都要派欽差前來東阿鎮監製九天貢膠,以專供皇宮受用。從此,鄧氏樹德堂成為專門為皇宮熬製「貢膠」的作坊。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對阿膠生產非常重視。1952年就在東阿鎮浪溪河邊建成了阿膠廠。從此,阿膠廠不斷擴建改造,引進新設備,採用新技術,從選料到泡皮、洗皮、切皮、熬膠、切膠、涼膠、擦膠等工序,都進行了改造,生產規模也由過去的不足萬斤,提高到30萬公斤。1979年10月所產「東阿鎮牌」阿膠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2年全國阿膠評比,平陰阿膠廠生產的「福」牌阿膠、「東阿鎮」牌阿膠名列第二。1983年8月「福」字牌阿膠由國家醫藥管理局評為優質產品。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為阿膠廠題詞:「獅耳山前,郎溪河畔,千載珍品,名揚中外。」1986年全國中成藥同品種質量評比,平陰阿膠廠生產的阿膠獲總分第一名。平陰阿膠的主要產品有「福」字牌阿膠、「福」牌參茸阿膠、「東阿鎮」牌鹿角膠、「東阿鎮」牌龜板膠、「東阿鎮」牌黃明膠等8個品牌及以阿膠為原料的阿膠飴、阿膠膏等。

二、說效能

關於阿膠功效,唐修本草中記載:「阿膠,味甘,性平,微溫,無毒。主心腹內崩,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久服能益氣輕身。一名傅致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阿膠的功效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聖藥也。 」可謂推崇備至,是將阿膠稱作「聖藥」的始作俑者。其他歷代經典醫著,若《食療本草》、《醫林纂要》、《本草綱目》、《本草拾遺》、《本草匯言》、《千金翼方》、《傷寒論》、《直指方》、《金匱要略》、《醫林集要》、《痰火點雪》等等,皆有詳述,且評價極高。歷代涉及阿膠的驗方,粗略累計竟達3000餘個。

經中國中醫研究院鑑定,阿膠含有18中氨基酸、氮物質、有機酸、維生素和20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這些成分大多人身不能自我合成。阿膠的醫藥價值,概括起來主要由八大功效。即:補血止血的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功能;補充鈣質功能;抗疫勞功能;增強抗應激能力;抗休克的功能;抑制腫瘤功能;滋補調理美容養顏功能。

上述阿膠之功效,主要是指驢皮製膠。固然,就總體功效而言,驢皮膠的上品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有必要說明和不應忽略的是,不論是最初期以牛皮為主料所制之黃明膠,還是以豬皮、駱皮、龜甲、鹿角等為主料所制之膠,在某些方面的醫療作用,皆有其獨特之功效。《本草匯言》:黃明膠,止諸般失血之藥也。其性粘膩,其味甘澀,入服食藥中,固氣斂脫。與阿膠仿佛通用,調濃止痛,護膜生肌,則黃明膠又邁於阿膠一籌也。再如豬皮製膠,即「新阿膠」,經臨床試驗其補血功效略高於驢皮膠,現已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三、前景瞻望

至明清朝「福」牌一直是我國出口阿膠的惟一品牌。1950年,在東阿鎮組建起我國第一家國營阿膠廠。1996年東阿鎮榮獲「中國阿膠之鄉」稱號,與茅台鎮景德鎮同是受到國家原產地保護得三大傳統特產名鎮。2010年,「福」牌阿膠產量已達2000噸,踞同行業第一位,依然是我國出口阿膠的主導品牌。同年,「福」牌阿膠列為上海世博會傳統標誌性商務禮品《濟南四珍》之一。

銅城鎮(今東阿縣駐地)阿膠生產起步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但其代表性企業在阿膠生產,特別是在開發阿膠的派生、衍生系列產品方面,另闢蹊徑,開一代先風,更使阿膠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較早地步入現代化軌道。

濟南宏濟堂,位列中華醫藥界「三大名堂」。該堂製作阿膠已是清末,二十世紀初的1909年了。但宏濟堂制膠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可謂一朵遲開的奇葩。

昔時之阿膠,只能成為皇家、達官貴人甚或外國人之滋補佳品,如今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食用、醫藥之用品,阿膠這個千金小姐已歸黎民百姓所消費,這是社會改革開放的大進步,以上供參考。[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