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都拉胡坤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都拉胡坤站

圖片來源 klia2.info

名稱    阿都拉胡坤站

營運公司  馬來西亞鐵道公司

車站代號  KD01 KJ17

開通時間  1998年9月1日

位置    馬來西亞吉隆坡班底谷

服務類型  KTM通勤鐵路

網站    www.ktmb.com.my/ktmb_ui

阿都拉胡坤站(馬來語:Stesen Abdullah Hukum)位於吉隆坡班底谷選區的吉隆坡生態城西側和孟沙路東側,為馬來亞鐵道通勤鐵路巴生港線和吉隆坡快捷通格拉那再也線上的一個轉乘站。

歷史

阿都拉胡坤站於1998年6月1日作為布特拉輕快鐵(PUTRA,現格拉那再也線)第一階段線路營運,營運站點由中央藝術坊站格拉那再也共計10個。實達集團旗下的吉隆坡生態城發展商於2014年開始建設巴生港線部分,占地0.6公頃,直至2018年10月28日投入使用。

1980年代期間,阿都拉胡坤站站址為一座乘降所,名為加沙里花園站(Taman Ghazali halt),主要用於貨運服務。90年興建的新輕快鐵車站名稱便名為"阿都拉胡坤"。其名字由來是一位名為哈芝阿都拉胡坤的領袖,他於1850年在孟沙路和巴生河之間,建立了一個名為甘榜哈芝阿都拉胡坤(Kampung Haji Abdullah Hukim)的馬來村莊。和格靈芝站相同,車站建設於未開發區旁,在發展前該村為木屋區,後因讓路發展而於2007年開始推平重建而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今日位於市區南部,嶄新的吉隆坡生態城(KL Eco City)商務大樓和高尚住宅區。吉隆坡生態城是一個占地98,662平方米,總建築計劃面積達696,750平方米的綜合發展項目,以「環境友好」的國際綠色建築標準為目標進行建設,建造成本約為9.96億美元。也因如此初期通勤鐵路部分計劃命名為"生態城站",也是位於吉隆坡中央車站和廣播大廈站之間的新設站。最終啟用時名稱和輕快鐵部分相同。

另外,也有部分傳媒將該站字譯為"阿都拉胡貢",因馬來語中"kum"與"kom"相似,然而報站系統則使用"kum"的發音。

雖然阿都拉胡坤站距離谷中城商圈僅250米左右,不過在開放初期並未與其相連。在建設吉隆坡生態城和通勤鐵路部分前,若要前往谷中城,乘客必須沿著孟沙路向北步行至行人天橋,並越過鐵軌到達布特拉麗雅(Putra Ria)公寓大樓,然後沿著公寓通道到另一條前往谷中城的行人天橋;或是直接搭乘KTM通勤鐵路萬撓至芙蓉路線前往谷中城站。2016年11月30日,正在建設中的跨河行步行橋坍塌,導致一名越南籍工人當場喪命,4名受傷,2名孟加拉工人受困,這也導致了該跨河天橋的延遲竣工。2018年末通勤鐵路部分啟用後,乘客可通過2層的高架天橋前往吉隆坡生態城,而跨越巴生河的行人天橋則於2019年11月14日啟用,使乘客可通過該行人天橋步行轉乘至芙蓉線的谷中城站。

車站設計

阿都拉胡坤站位於吉隆坡生態城的西面,沿孟沙路(Jalan Bangsar)臨新班底大道的高速公路交界處和西海岸鐵路軌道設置,為高架三層車站;共設三個出入口。

阿都拉胡坤站站房結構由地上一層的轉乘大廳和高架與地面月台組成;地面一層的進站口分別設在孟沙路的匝道和上層的生態城環路旁,生態城環路的出入口也設有停靠處。進站後即是設有車站商店的輕快鐵站廳,並與通勤鐵路站廳相連。輕快鐵的售票櫃檯兼服務中心位於驗票匣門的左邊,通勤鐵路的則位於通勤鐵路車站入口處的右邊牆壁旁邊則是自動售票機。

兩條線路在地上二層互不相連,其中輕快鐵站為月台(備有樓梯和升降梯),通勤鐵路站則為前往吉隆坡生態城商場、谷中城等地的高架天橋(備有手扶梯、升降梯和樓梯)。此站不能實現付費區轉乘,輕快鐵的付費區和通勤鐵路的付費區由牆壁隔開。通勤鐵路的付費區則有樓梯和升降梯至地面月台層。輕快鐵站的地面層為公車、計程車和私家車通道;通勤鐵路站則為月台層,共設三個月台,右側則為通過線和吉隆坡生態城地下道路。輕快鐵部分的設計和其他沿線車站相同,其中月台的頂棚便以馬來甘榜高腳屋作為建築設計。而通勤鐵路部分則由高拱形頂棚和鋼質支撐架組成,並以紅色和灰色為主題色。

阿都拉胡坤站設有3個出入口,以及1個將輕快鐵跟通勤鐵路站廳互聯的大門,其中B口可通過行人天橋至生態城和谷中城。D口也設有行人天橋跨越新班底大道和孟沙路至對面。

所在地區

吉隆坡(英語和馬來語:Kuala Lumpur,簡稱「KL」,全稱「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對東南亞的文化、教育、體育、財政、經濟、商業、金融都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因許多在東南亞召開的國際級外交會議都會在吉隆坡新加坡舉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視為是東南亞外交的兩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吉隆坡被列為與芝加哥洛杉磯莫斯科多倫多首爾等同屬於ALPHA級(Grade A)的國際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數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經濟與社會改革相關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數則位居第92名。吉隆坡也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選定為2020年度的「世界圖書之都」(World Book Capital)。

吉隆坡是全馬來西亞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據2012年統計吉隆坡總面積達243平方公里(94平方英里),廣義的大吉隆坡都會區則包括了巴生谷,是一個有725萬人的大都會區。吉隆坡是馬來西亞語言和人口族群最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馬來西亞人口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都會區。

吉隆坡地處馬來半島西岸,為雪蘭莪州所環繞。吉隆坡被規劃作「吉隆坡聯邦直轄區」,為大馬三個聯邦直轄區之一,由聯邦政府直接管理。吉隆坡曾經是聯邦中央政府行政中心和馬來西亞聯邦法院所在地,但已於1999年遷往吉隆坡以南20公里的布城(行政首都)。目前馬來西亞36個聯邦政府部門總部剩4個仍常駐吉隆坡,但吉隆坡仍然是馬來西亞國會所在地,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的官邸-國家皇宮也位在於此。此外,吉隆坡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

據Euromonitor於2017年的統計指出,吉隆坡每年擁有高達1230萬名外國遊客到訪,超越北京羅馬台北上海等城市,並在最吸引外國遊客的城市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十名。此外,大吉隆坡同時也是許多本國與國外高等學府的所在地。在2021QS世界大學排名[1]中,排名全國前三位的本地大學:馬來亞大學(世界第59位)、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世界第132位)和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世界第141位)都在大吉隆坡里。1980年代起,在時任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的執政下,吉隆坡周圍陸續舉辦多場國際體育賽事、政治與文化活動,如1998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與一級方程式賽車巡迴賽。高聳而壯觀的國油雙峰塔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標,與其周圍環繞的高樓大廈共同象徵馬來西亞未來的發展繁榮。亞洲金融風暴前吉隆坡已發展成一座對全東南亞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

參考文獻

  1. 【最新2021 QS世界大學排名】|APM留學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