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 阿里山目前為國際觀光旅遊景點,日據時期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因應阿里山林場檜木資源而闢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起點就在嘉義市北門,木材買賣集散為嘉義市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更因此列為臺灣四大都市之一。

阿里山林業始於1899年,日本派出技工小池三九郎勘查阿里山,呈報該區域有大量品質優良的針葉樹林,樹齡大都達千年以上,林產資源豐富,臺灣總督府開始計畫開發阿里山。1903年2月,臺灣總督府特命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負責阿里山森林的開發與鐵道選線事宜。1906年5月,日本民間企業藤田組成立嘉義施工所,為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開啟序幕,惟因工程艱鉅且經費膨脹,於1908年2月告終。至1910年起臺灣總督府接手,阿里山鐵路繼續興築,民國3年(1914年)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全長71.9公里,就此完成。

民國1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至二萬坪主線完工通車,當時的營林機關建築群的規模日漸擴大,包括營林辦公廳舍、營林俱樂部、製材所、東南亞第一座火力發電建築物逐一完工。砍伐的林木,經由阿里山森林鐵路運到嘉義「杉池」,為當時東南亞規模最大儲木池。嘉義因林業繁榮,當時的嘉義被稱為「木材都市」,現今的林森路即為當時的「木材街」,周邊林務機關群區域則被稱為「檜町」。當年林務機關也因木材產業興盛,生產、生活機能十分完備,林業村已儼然成形。

53年阿里山林產事業告一段落,嘉義市之製材業也逐漸沒落。近百年歷史的林業資產,見證了嘉義市林業發展興衰,隨著歲月的流轉,更散發出濃濃的風味,成為珍貴的林業文化資產,卻逐漸有頹傾之虞,必須予以活化更新,再現風華。

營林俱樂部、嘉義市共和路與北門街林管處國有宿眷舍及原嘉義製材所(竹材工藝品加工廠),見證了阿里山林業開採的相關歷史,分別於87年及94年登錄為嘉義市歷史建築。

96年10月17日行政院第3062次院會核定「嘉義火車站附近地區都市案」為優先推動之都更案,將打造嘉義市成為「雲嘉南藝文休憩中心」。98年,林務局提報「阿里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計畫(98-101年)」,列入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98年9月核定計畫期程調整為98-100年,總經費24.777億元,並列為行政院愛台12建設-「都市及工業區再生」第1期優先推動都市更新計畫,為 6處指標性都市更新專案之一。

第1期計畫於100年結束,賡續編列第2期計畫(101-105),持續辦理歷史建築之整建,以完成延續及傳承森林文化,符合地方民意與期盼,嶄新的城市形象,帶動地方整體發展,開拓地區新局,讓嘉義市脫胎換骨,成為北回歸線上的新亮點。[1]

第1期計畫已完成「檜意森活村」(全區面積約3.4公頃)市定古蹟-營林俱樂部、2棟水泥磚造建物與26棟日式木構造歷史建築之修復,並新建農業精品館。建築整建修復工程獲得建築園冶獎、103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文化資產修復保存類」及104全球卓越建設獎-文化資產保存類首獎,在在肯定林務局於歷史建築整建之努力,並提高國際能見度。檜意森活村於102年9月依促參法委託「檜意森活村股份有限公司」營運(OT),融入「林業文化-環境教育-工藝設計-文化創意-生活創意」等元素,打造以「森林文創」為主題的文創園區,自103年1月正式營運至本年12月,已有逾190萬遊客造訪,已然成為遊客上阿里山遊憩前,預先感受林業生活及文化氛圍之第一站,直接帶動地方經濟繁榮。[2]

關於檜村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執行「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之檜意森活村計畫,自98年2月26日行政院核定後,即積極進行各項工程,至102年歷經4年整修完成,並以促參方式進行委託營運管理招商作業。農委會結合嘉義市都市更新案,推動珍貴林業歷史資產之保存活化,打造嘉義市新地標,促進城市整體發展,是農委會與嘉義市政府合作之成果,更是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的典範。

102年9月28日完成「嘉義市檜意森活村營運移轉案」之簽約儀式,委由民間機構「檜意森活村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委託契約內規定60%應做為本業,亦即必須作為林業文化展覽及行銷在地特色產業,其餘餐飲等為附屬事業,且不得超過40%。園區融入「林業文化—環境教育—工藝設計—文化創意—生活創意」等元素,打造出全國第一個以「森林文創」為主題的文創園區,規劃出文創市集、活動展覽、設計精品、工藝精品、農業精品、企業形象、咖啡餐飲等不同的主題區塊,於103年1月起辦理營運。

檜意森活村

阿里山森林鐵路起點為本市北門驛,因此本市稱為阿里山入口門戶;早期阿里山森林鐵路運送下山的木材聚集於本市,促使北門驛周邊木材行及製材工廠生意的蓬勃,形成當時繁榮景象,也帶動附近商業發展。當時周邊所建築的日式房舍,建材皆使用檜木,是日式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阿里山林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歷時4年、耗資4億、全臺灣第一個森林文創園區-嘉義檜意森活村,包含文創市集、31號書店、戀戀北門人文餐飲、老楊五村、並木館­以及由一心二葉館化身成為的森‧Market都精彩登場。

檜意森活村試營運範圍將以林森東路兩側的園區範圍為主,整個園區占地面積3.4公頃,內容有主題書店、森‧Market­農業精品、文創市集、木創館、精品水果名產館等。

由一心二葉館轉型的「森‧Market」與全台超過100個品牌與農會合作,在館內­提供由產地直送的優質良品,更與超過40年的農業樂活雜誌鄉間小路合作,從精采的農人­故事中,找到感動消費者的農產精品,並將利用策展的方式,將鄉間小路的內容作為布展­的素材,在消費者進入一心二葉館之後,將先看到由雜誌內容立體化的布展內容,這樣的展­示方式讓消費者更進一步的與農產品產生共鳴,創造被土地感動的經驗!

在文創市集的部分則是邀集了嘉義在地的文創業者進駐,包括IF台灣文創設計師聯名群、­弓道人心葫蘆雕、太拙居指紋商品館、龍鳳祥交趾陶、印簿玩、鐵山漆坊、一心拼布、二魚­骨董珠寶設計、千峰工藝坊,將嘉義在地的文創特色搜羅其中,以匯聚更大能量,展現­嘉義文創百花齊放的盛世。[3]

特色館舍

  • 入口年輪廣場
  • 景觀水池區
  • T19營林俱樂部
  • T24所長宿舍
  • T23眠月廬
  • T25林業史館[4]

交通資訊

1.大眾運輸

  • 搭乘火車或客運,至嘉義火車站前站下車,至火車站前站承租騎乘機車5分鐘即可到達。
  • 搭乘火車或客運,至嘉義火車站下車,沿著林森西路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
  • 搭乘高鐵,至嘉義高鐵站下車,轉搭BRT至嘉義後火車站下車,再轉搭公車(市區六路)20分鐘即可到達。分別會行經檜意森活村之公車路線為:市區6線、7304、7323、7309A、7309B、7312、7315、7321、7319、7316、7305、7313,詳細時刻表請查詢嘉義市政府公車資訊。

2.自行開車

  • 國道1號 → 嘉義交流道下 → 往嘉義方向 → 直行北港路(縣道159) → 左轉博愛路(省道1) → 過博愛路橋 → 右轉忠孝路 → 直行林森東路 → 檜意森活村
  • 國道3號 → 竹崎交流道下 → 往嘉義方向行駛林森東路 → 直行至忠孝路口 → 檜意森活村

3.停車場資訊

  • 市府停車場

路徑一: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後方(可停大客車、小客車、機車)
路徑二:忠孝路直走到中山路前市政府(可停機車)

  • 長虹停車場(可停大客車、小客車)

由國道一號民雄方向來的車輛 建議停靠在檜意森活村-年輪廣場,遊客下車後,車輛直行至維新路左轉,遇家樂福左轉直行至檜意森活村特約長虹停車場。 收費標準:大客車特約停車場,前一小時半免費,持感應鈕扣至一心二葉館(農精館)作消磁即可。小客車需自行付費。

  • 文化中心停車場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後方[5]



視頻

檜意森活村空拍


檜意森活村地景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33臺灣

Category:990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