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河縣東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河縣東坑鎮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轄鎮,位於陸河縣東部,東連普寧市,西與河田鎮、上護鎮接壤,南毗河口鎮,北鄰水唇鎮。全鎮總面積78平方千米。2018年末,東坑鎮戶籍人口27469人。 截至2020年6月,東坑鎮共轄13個行政村。

東坑鎮自然生態循環保持良好,擁有三園(共光梅園、石塔梅園、豐田茶園)三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研基地、青梅基地)二跡(漸逵軒、礱衣屋)二寺(聚雲寺、尖山寺)一廟(神農廟)一古庵(石塔觀音庵)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地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粄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聚雲寺廟會及神農廟會(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民俗特色文化。

2018年,東坑鎮企業個數共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有2家。 [1]

中文名: 東坑鎮

外文名: Dong Keng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441523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

地理位置: 陸河縣東部

面 積: 78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坑大橋東坑鎮委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區碼: 51672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陸河共光梅園景區、尖山寺

車牌代碼: 粵N

人 口: 27469人(2018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

1988年2月,改屬陸河縣。

1993年1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東坑鎮共轄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坑大橋東坑鎮委。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坑鎮位於陸河縣東部,東連普寧市,西與河田鎮、上護鎮接壤,南毗河口鎮,北鄰水唇鎮。全鎮總面積78平方千米。

氣候

東坑鎮境內屬中緯度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光熱充足。

自然資源

東坑鎮境內有10.5萬畝山地,其中宜果山地6萬畝,素有「青梅、青柿之鄉」的美譽。有青梅、青柿、青欖、油柑、荔枝等水果2.6萬畝;仍有3萬餘畝優質山地可供開發種植。地下礦產有花崗岩、稀土、銅礦、鉀礦等。

人口

2017年末,東坑鎮常住人口13916人。

2018年末,東坑鎮戶籍人口27469人。

經濟

2006年,東坑鎮社會生產總值1420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1046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776元,分別比增11.6%、11.2%和5.2%。

2018年,東坑鎮企業個數共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有2家。

交通

東坑鎮境內有省道S335線穿過,過境公路X092線可通普寧市。

地方特產

擂茶

擂茶,也叫咸茶。盛行於廣東的汕尾市和揭陽市揭西縣以及桂、贛、湘西的部分地區。吃擂茶時,先將綠茶葉、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進擂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牙紋的陶缽),用石榴木做的擂槌,來回攪拌搗碎成稀粉糊,放入少許的羌鹽,然後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擂茶。海豐縣城以及沿海一帶的鄉鎮,吃擂茶時,還加進加工好的芹菜、蔥、蒜、蝦米、魷絲。

陸河主要生產單叢茶系列,有南萬單叢和烏凸山單叢兩大系列。陸河單叢茶是中國烏龍茶系列,產於終年雲霧繚繞、海拔600米以上的群山之中。

陸河山區群眾歷來有養蜂采蜜的傳統。蜜蜂採食天然無污染植物精華,產出的蜜糖如玉液瓊漿,色清味香,甘甜清醇,含有豐富維生素、氨基酸。

青梅具有生津解渴、消滯醒酒、養生保健等作用。陸河縣是「中國青梅之鄉」,全縣種植青梅面積達12萬多畝。陸河青梅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適中,品質上乘之優點,青果及成品、半成品均受國內外市場青睞。陸河產青梅成品有奇味梅、甘濕梅、話梅、蜜汁梅及青梅汁等系列產品。經過加工製成各種各樣青梅果品、果汁。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東坑歷史悠久,又稱東里,相傳因境內主河流(俗稱詞為坑)正向東流而得名。

紅色文化

東坑鎮是大革命和土地改革時期海陸豐紅色蘇維埃政權的大後方。彭湃、楊其珊、董朗、古大存、謝非、鄭萬生、葉佐恕都曾在這裡指導戰鬥過,解放戰爭時期是陸豐西北自衛大隊的游擊地,是大革命時期紅二師改編的所在地和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為革命老區。

陸河高景

陸河高景,又稱飄色,是遊藝民俗中的一種,「高景」其諧音為高興,也喻示好年成出景致。表演內容以歷史英雄人物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為主。如《白蛇傳》、《三國演義》、《金山戰鼓》、《西遊記》、《醉八仙》、《麻姑拜壽》等。

風景名勝

陸河共光梅園景區

陸河共光梅園景區位於陸河縣東坑鎮,是廣東面積最大的連片梅園。

視頻

陸河縣東坑鎮豐田村稻田喜獲大豐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