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洪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洪非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陸洪非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籍貫;安徽省望江縣

出生日期;1923年

逝世日期;2007年7月29日

畢業院校;安徽學院(輟學)

職業;編劇

陸洪非(1923年-2007年7月29日)、男,漢族、安徽省望江縣人,安徽省藝術研究所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學會理事、黃梅戲研究會副會長,著名黃梅戲劇作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身享受者。[1]

陸洪非一生追求藝術,在黃梅戲創作、研究領域成果豐厚,卓有建樹。他獨立改編和與人合作的《天仙配》、《女附馬》、《牛郎織女》等作品膾炙人口,唱響海內外,深受觀眾的喜愛;編創的黃梅戲劇本還有:《砂子崗》、《春香鬧學》等。其中《天仙配》獲1954年華東地區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後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戲.戲劇集》和《中國當代十大悲劇集》。陸洪非先後發表了〈安徽戲劇綜述〉〈嚴鳳英與黃梅戲的劇目建設〉等數十篇論文。出版的專著《黃梅戲源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為學界所公認。陸洪非先生的創作與研究,為黃梅戲這個地方小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黃梅戲藝術大家,陸洪非先生是黃梅戲藝術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經歷

1923年10月,陸洪非出生在安徽省望江縣一個半漁半農的家庭。父親陸鶴松上過三年私塾,農閒時愛朗讀唱本,其祖母也喜歡唱民間小調,這在幼年的陸洪非心靈中撒下了藝術的種子,他在幼年時代就喜歡收集民歌。後來上中學、考大學,在"安徽學院"聽幾天課後覺得先生教的不如他知曉的多,主動輟學。

1946年至1949年,他先後在蕪湖《皖民日報》、"大雷通訊社,合肥的《皖報》,以及安慶的《新皖鋒報》擔任過記者和編輯工作,同時與進步青年靳彥俊李獻文黃岡等開展革命活動,傳播進步思想。

1949年至1951年,陸洪非曾經在太湖中學及望江中學做語文教師,喜愛黃梅戲劇本的收集及唱詞研究,開始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站立在較高的文化起點上介入黃梅戲。

1951年,在擔任安慶行署文教文化行政工作後,撰寫了《從農村到城市的黃梅戲》一文,這是第一篇研究與介紹黃梅戲劇種的文章,被收入在1952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華東地方戲曲介紹》一書。

1952年,陸洪非開始對"天仙配"素材的收集,接觸到胡玉庭的口述本,在此基礎上進行再

1953年,他調至安徽省文化局劇目室工作,開始了黃梅戲的專門創作。

在隨後的10年間,他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附馬》、《春香鬧學》、《砂子崗》、《寶英傳》等劇本。文革開始後,陸洪非整理、改編的《天仙配》、《女附馬》被列為毒草,他與王少方一同被車子拉着挨批受斗,被迫中斷了黃梅戲劇本的創作。文革後,陸洪非以更多精力投入到黃梅戲和安徽戲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他主持編校了《中國戲曲志·安徽卷》,完成了共四萬多言的《綜述》,詳盡介紹了夏代至今安徽的民間歌舞、百戲。30餘萬字的專著《黃梅戲源流》一書是研究黃梅戲的奠基之作。在陸洪非的創作中,黃梅戲創作是其一生創作的重心,貫穿了一生。他對黃梅戲的貢獻一是創作、改編了《天仙配》、《女附馬》等經典作品,為黃梅戲由鄉野小戲走向世界功不可沒;二是他從介入黃梅戲起,開始研究黃梅戲,積累了大量資料,對黃梅戲從產生到走向輝煌的歷程作了全面細緻的描述和考論,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

主要作品

劇本類

《秦雪梅弔孝》(合作)

天仙配

《春香鬧學》

《打花魁》

《罵相》

釣蛤蟆

《砂子崗》

《打桑》

《借妻》

打瓜園

《小辭店》

《桂花樹》

《高樓會》

告糧官

《桃花扇》

《寶英傳》

《女駙馬》

牛郎織女

《焦裕祿之歌》

《年輕一代》

《電閃雷鳴》

天仙配

論述類

1 、《從農村到城市的黃梅戲》 論述文章 1951年 黃梅戲史上,第一篇研究與介紹黃梅戲的文章。

2、《關於黃梅戲》 論述文章。

3 、《談天仙配的改編》 論述文章 1954年 發表於1954年12月10日《安徽日報》。

4 、《黃梅戲早期史探》 論述文章。

5、 《黃梅戲的來源及其發展》 論述文章。

6、 《關於黃梅戲的文學遺產》 論述文章。

7、 《青陽腔散論》 論述文章。

8、 《黃梅戲的稀見劇目》 論述文章1953年-1962年。

9、 《話說四大徽班進京》 論述文章。

10、 《漫談徽戲的興衰》 論述文章 1983年。

11、 《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程長庚百年。

12、 《程長庚與徽、京百變》 論述文章。

13、 《安徽省傳統劇目匯編·黃梅戲卷》 專著 主持校編。

14、《安徽戲劇志·綜述》 專著 1982年前後 完成了安徽戲劇史框架。

15、 《黃梅戲源流》 專著 1985年出版 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是研究黃梅戲奠基之作。

16、 《我所知道的嚴鳳英》 回憶文章 1992 載《史海拾貝》。

17、 《王少肪生平系年》 論述文章 1993年 發表於《嚴鳳英與王少肪的藝術歷程》一書。

18、 《青陽腔散論》 論述文章 1994 發表於《古腔新論》(9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

19、 《王少肪走過的'荒唐歲月'》 回憶文章 2001年 發表於01。

20、 《皖戲叢談》 專著 03年出版 遠方出版社出版。

人物評價

陸洪非、林青對黃梅戲的最大貢獻,就在於以他們創造性的藝術創作,將原本"一般"的鄉間小戲,改編成流芳百世的"經典",將黃梅戲劇種發揚光大,從安徽走向全國,進入高雅的藝術殿堂,在中國戲劇史上寫下輝煌一頁。正如戲劇評論家周春陽教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民間小戲和傳統折子戲的基礎、老藝人口耳相傳的積澱、戲劇工作者的收集整理與改編,共同形成《天仙配》《女駙馬》的雛形,後由陸洪非集大成為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舞台演出本。在這漫長的歷程中,前人的成果不能否定,但陸洪非的再改編尤為重要。周教授呼籲,陸洪非之於《天仙配》《女駙馬》,就像王實甫之於《西廂記》、莎士比亞之於《哈姆萊特》一樣,我們應該像對待我們的先人王實甫那樣,像英國人對待莎士比亞那樣,公正地評價陸洪非對於黃梅戲劇種的卓越貢獻。《陸洪非林青黃梅戲劇作全集》的出版,就是對他的一次公正的紀念。(百道網)

相關視頻

楊俊《牛郎織女》望江陸洪非老師作品傳唱

參考資料

  1. 淺論陸洪非與黃梅戲 , 道客巴巴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