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熙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熙炎
出生 (1928-08-29) 1928年8月29日(96歲)
江蘇蘇州
國籍 中國
母校 浙江大學
職業 研究員
研究領域 碳水化合物
鏈黴素的研究

陸熙炎[1]
1928年8月29日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5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化學》主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教育背景

  • 1951年,從浙江大學化學系畢業

人物生平[2]

  • 1928年8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 1951年8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
  • 1951年8月--198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至1955年)、助理研究員(至1977年)、副研究員。
  • 1984年,被批准為博士導師。
  • 1985年--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991--1995年,任《化學學報》副主編(至1993年)、主編。
  • 1997年,任《Tetrahedron》顧問編委。
  • 1996--1997年, <<中國化學>>主編。
  • 1997--至今,<<Tetrahedron>>和<<Tetrahedron Letters>>顧問編委。
  • 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 五十年代,從事鏈黴素的研究,在國內首先從發酵液分離純化製得鹽酸鏈黴素氯化鈣復鹽結晶。
  • 六十年代初,參加了牛胰島素A鏈全合成的早期工作。從事萃取劑P-204工業合成方法研究、並獲得成功獲獎;參與研製成功了光學儀器防霉劑SF-501並獲得成功獲獎。
  • 七十年代末,研究金屬有機化學,從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基元反應發展新的有機合成反應。
  • 九十年代,開展了以叔膦為催化劑的研究工作;研究以炔烴衍生物為原料的合成反應;現從事二價鈀催化的反應及有關基元反應的研究。

科研成果

  • 系統地研究了過渡金屬絡合物作用下烯丙基碳—氧雜原子鍵的斷裂規律,發展了一些有合成價值的反應
  • 發現了炔烴的異構化規律,提出了從炔烴原子經濟性地、高產率地製備共軛雙烯烴的方法
  • 開創性地研究了炔酸烯丙酯衍生物在過渡金屬催化下的環化反應,並研究了成環反應的立體化學,發展了立體選擇性地合成自然界中最為廣泛存在的、具有多種多樣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γ-丁內酯的方法,這一方法成為迄今為止合成這類天然產物的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之一
  • 研究了親核試劑對貧電子炔烴的反應,發展了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合成(Z)一式烯烴衍生物的方法,以及三價膦催化下的[3+2]環加成合成環戊烯衍生物的反應等

主要獎項及榮譽[3]

  • 1997年,上海市勞動模範
  • 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項目主持人)
  • 200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2008年,獲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 2008年,被授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

參考資料

  1. [1] 中國科學院學部
  2. [2] 陸熙炎
  3. [3]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外部鏈接